城市新闻延安电(副总编:张家南 张林)6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承办的“2025班主任专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校长高巧玲作为学术专家委员受邀参会。

荣任学术委员 共绘教育蓝图
在研讨会的聘任捐赠仪式上,高巧玲校长被正式聘任为新教育完美教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当聘书颁发到她手中时,不仅是对她个人教育实践的肯定,更是对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在教育创新领域所做努力的认可。作为学术委员,高巧玲校长将与窦桂梅、李镇西等教育界专家共同肩负起引领新教育完美教室项目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任。
她表示:“这份聘书是荣誉,更是责任。我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深入研究班主任专业成长路径,为打造更多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完美教室贡献力量。”
她表示:“这份聘书是荣誉,更是责任。我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深入研究班主任专业成长路径,为打造更多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完美教室贡献力量。”

实践基地授牌 开启育人新篇
在新教育完美教室公益项目捐赠仪式上,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被正式确立为新教育完美教室实践基地。这一殊荣意味着学校将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与专业指导,为学校的班级建设与育人模式创新注入新的动力。
作为实践基地,学校将积极探索“完美教室”的建设路径,从文化塑造、课程开发到空间优化,全方位打造具有延安特色的育人空间。高巧玲校长介绍:“我们将结合延安本土文化,开发红色文化浸润的班本课程,让教室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家园。”
作为实践基地,学校将积极探索“完美教室”的建设路径,从文化塑造、课程开发到空间优化,全方位打造具有延安特色的育人空间。高巧玲校长介绍:“我们将结合延安本土文化,开发红色文化浸润的班本课程,让教室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家园。”

主持工作坊 共话协同育人
在“家校协同育人的生态圈构建行动”工作坊中,高巧玲校长以主持人的身份,引领与会者深入探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她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结合新教育实验理念,提出了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的必要性。“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高巧玲校长在开场致辞中强调,“我们要打破壁垒,构建‘三维教育磁场’,让家庭成为情感滋养的港湾,社会成为知识建构的课堂,学校成为实践体验的基地。”

从学术委员到实践基地负责人,再到工作坊主持人,高巧玲校长在新教育完美教室项目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她以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班主任专业发展和班级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正如研讨会闭幕总结中所言,班主任是“国家意志与儿童成长的摆渡人”。高巧玲校长正以爱为犁、以心为灯,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史诗,为更多孩子的成长照亮前行之路。
未来,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将以新教育完美教室实践基地为依托,继续深耕教育创新,让每一间教室都成为孕育梦想的沃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绽放光彩。
未来,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将以新教育完美教室实践基地为依托,继续深耕教育创新,让每一间教室都成为孕育梦想的沃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