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起,因疫情防控要求,西南大学实行了临时封控管理,资源环境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小丽同学却向学校申请离校,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小丽同学2019年登记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了一名红十字志愿者。
今年7月,经中华骨髓库检索,小丽同学与一名身患血液病的小患者初筛相合。中华骨髓库天津分库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她取得联系。接到电话后,她的第一反应是惊讶,十几万分之一的缘分竟被她遇到,继而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她当即决定捐献。
▲阳光善良的小丽(资料图) 西南大学供图
小丽的家人得知后,出于对她身体健康状况的担心有所顾虑,小丽便联系了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了解了整个捐献过程和相关情况后科普给家人,很快便打消了家人的顾虑获得了支持。
随后,小丽的资料被转到重庆分库,从7月至8月,经过高分辨检测和全面体检,小丽完全符合捐献条件。为排除高度近视可能带来的捐献隐患,10月底她又做了全面的眼睛检查。确定捐献后,小丽科学饮食,适当锻炼,保证身体指标达到最佳状态,随时准备救助患者。
鉴于当时的重庆市疫情环境特殊,西南大学自11月9日起调整为过渡期管理。11月11日,小丽向学校提交了离校申请。为了确保疫情形势下本人和受捐者的健康,小丽独自前往重庆某医院打动员剂,参加了一场生命的接力赛,为生命续航。
11月中旬的一天上午,经过几个小时的干细胞提取,小丽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些“生命的种子”将会被送去挽救一个小朋友的生命。采集结束后,小丽说自己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令她害怕或担忧的状况。
▲小丽手捧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西南大学供图
西南大学红十字会指导老师张欣介绍,自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重庆分库建立以来,西南大学每年都会组织红十字志愿者报名捐献,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西南大学工作站,也是全国首个高校工作站。
重庆市首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就是西南大学学生滕华国。截至目前,西南大学共有29名红十字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重庆频道;重庆市红十字会;西南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