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青武(湖南湘潭)
下班高峰,被堵在桥洞下、像蜗牛一样前行的出租车里,是一桩很考验一个人耐性的事。
的哥贴心地打开车载收音机,一阵嘈杂的电流声过后,弹出了湘潭广播电台播报的“大美湘潭”的声音——“……下面我们探路先锋栏目要讲的这位先锋人物是——湖南摄影家十杰、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有200多幅作品在国际影展和全国各大影展、摄影赛中获奖的湘潭籍摄影家,谢龙湘……”
“谢龙湘!?不是吧,当年毕业酒会上,以豪饮出名的他,如今出息了?”正喃喃自语,转头一瞥,见一幅硕大彩色人物宣传画挂在桥洞的墙壁上——浓密的头发、白晰的皮肤、深邃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紧闭的双唇,老天爷,这不就是谢龙湘吗!
只是那身着一袭黑袍、二鬓花白的络腮胡、胸前挂着小钢炮似的变焦镜、以及背景里时空交错的古巷、楼阁,又无一不映衬着一位艺术大家沉稳而厚重的风范。
而画中龙湘二字,大写且描红,颇具跳跃感,有种飞腾云霄的视觉冲击力——是 湘江一龙 的意思罢。下方所写的 中国摄影师、湘潭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评价,让我对这位当年少年时的同学加玩伴,开始敬佩起来。
当年的酒仙大神,如今的大师,这距离,可不是我正在经过拱桥上方的跨度所能丈量的。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彩铃声响起,我掏出手机,一看号码陌生,猜想又是哪个中介在推销,便不耐烦地“喂”了一句。
“我是正球咧,你是健健罢?”原来是20多年没见过面的老同学!他姐姐的餐馆新开张,邀老同学们吃个便餐:一来联络一下感情,二来捧捧场、热闹喜庆。
“正球,你的老同座苏苏会来不,他可是酒仙哦”我笑问,(当年因谢龙湘长得很像苏联电影里的英俊少年,同学们私下里给他取了这个昵称)“苏苏在云南采风,你快来,这里有10位同学了,刘旭还在电话联系……”
下班高峰快也快不来,没办法。
向的哥讲了目的地后,我闭上眼想养养神,而思绪如过电影一般——读书期间他给我家帮的大忙、在自家床下种菜、以及80年代初我俩在 解放路南 的路边上,对撞的人生入世观,三桩往事清晰地一一浮现在眼前。
记得那天气预报说未来几日有大到暴雨,逢老爸住院,妈妈担心堆在坪里的煤被雨水冲掉,便要我趁星期天赶紧把藕煤做了。
“苏苏,明天过来帮忙不?”我冲坐在椅子上专心翻看邮册的谢龙湘说。
“好。”回答得干脆。
妈妈很高兴,她把那本山水风景的专集邮册合上,放到苏苏书包里,说拿回去看,省得隔三差五的跑来跑去劳时费力。苏苏谢过答应二天后就送还。
第二天大早,他就来了。
他穿着一条洗得发白类似现在的七分吊脚裤,膝盖位置都磨出了破洞,一件格子衬衣的下摆正在裤腰带的位置,而脚穿的一双白底红边球鞋,二个大姆指都探出了头。
要放在今天,绝对是一款时尚的套装。
也让我联想起,这是否体现了谢龙湘从小就显现出来的,从骨子里流淌着的那种坚持的独立性、不追随、不盲从、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自我一体、自我风尚的个性和风格呢。
但当过兵又心直口快的妈妈看到苏苏这露脚趾、脚踝、膝盖、肚脐的 四露 装扮,在泡茶的当口就犯了嘀咕,“哎呀这娘怎么当的……”
苏苏边脱鞋边卷着裤腿微笑地回应说“何阿姨,我习惯了,再说也凉快”
脱掉上衣的苏苏肤色很白且单廋,但一绺粗黑的胸毛,又分明显现出青春期男子汉浑身上下那膨湃的精气神。
苏苏的藕煤做得很快,不管如何努力我也跟不上他的节奏。
他手握模具在水桶里轻轻一点,再在和好的湿煤上顿4下或5下,然后双手一抬,脚一登,一筒油黑、光亮、标致的藕煤就立在那里了。一上午不到,一大堆的散煤变成了一大坪排列得整整齐齐如同 机制 一样的藕煤方阵图案,引得院子里的邻居们啧啧称奇。
而反观方阵一旁我的那些个摆件——歪七竖八的不算,个个还像被狗啃了的模样,真的让人无地自容。
一天的计划半天不到就完成了,那天的午饭我们吃得很香、很开心。
辣椒炒油渣、香葱炒鸡蛋、豆腐脑汤、青菜、雪水臭干子被我俩一扫而光,记得苏苏添了至少四碗饭。
妈妈一个劲的劝他多吃多夹的同时,感叹地说:“小谢同学做事认真、勤力,值得我家清武好好学习,这往后啊,你可要好好帮他……”
“何阿姨,这不算什么。我爸总说: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里老祖宗讲得很明白。可惜现今相当多的父亲们因种种原因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本身就不具备起码的素养。让没有底蕴、基本功的晚辈进到人生这条大江大河,其结果不是沉溺被呛,就是随波逐流。
家庭是人生第一课堂,父辈正能量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格局、眼界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谢龙湘的父亲做得很到位。
虽然还下着雨,二只胳膊也因为做藕煤的缘故酸痛酸痛的,但刚从结束的期中考试的紧张状态中释放出来,心情还是蛮轻松。
“放学上我家拿邮册去?我看完了。”
“好啊!”
二家就十分钟的距离,顺路的事。
谢龙湘家就在一幢低矮的平房里。
虽说是在大白天的中午,进屋后昏暗的光线还是让我的眼睛好一阵子才适应过来——外面的小半间屋是与隔壁邻居共用的公共厨房。一个柴火灶和靠墙用木板、砖头搭起的二张简易单人床,已占去了这半间厨房三分之二的地方;而灶旁推门进去的主卧里面也是黑漆漆的:一张木板双人床,一对木挑箱,一个破旧的四方桌加一条凳,就把屋子挤得满满登登。
这一间半房子里用各种纸张糊住的四周墙壁上,黑色的霉印和黄色的水渍重重相叠;空气中浓浓的油烟味、霉味交杂,让人还没在他家里凹凸不平的泥巴地上站稳当,就已憋闷得透不过气来。
苏苏从他床上拿起集邮册递给我,“龙湘,”随着喊声,进来一位矮瘦的阿姨。她对苏苏说“你妈托人要我转告你,今晚加班,晚饭你们吃面不要等她,中饭已做好放锅里了”走到门口又回过头“哦,你妈还说,吃完饭你俩个就看书写作业,不要到外面和不三不四的人玩”说完,还特意上上下下地打量了我几眼。“好,”苏苏回话又看着我说,“这是我同学”。“你这个同学回去跟老师讲一声”这位阿姨泛起笑容对我说“要好好表扬表扬谢龙湘!他在我们这里的细伢崽里头,从不多话又最听大人的话,还从不在外面惹事、偷东摸西……”
阿姨走后,我开玩笑对苏苏说“向你学习,我还偷吃晒在坪里的盐辣椒……”
“我妈跟我说过,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苏苏边说边从灶台上的炒菜锅里端出一碗米饭,上面放了半个煮鸡蛋。我看锅里只剩同样一碗放了半个煮鸡蛋的米饭,便奇怪地问“没啦?”“还有咧”。苏苏盖上锅盖,笑笑地对我说。
他走到床旁,掀起床单,从床下拖出一个装满炉灰的破陶瓷脸盆,上面稀疏地长着一根根细长的绿豆芽。这形状,和苏苏的身材倒是蛮相称的。
“等我妹妹回来,就摘一点给她吃……”
《菜根谭》里有“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其延展的内涵是——小事见真性,寻常显不凡。
《韩诗外传》讲:贤母使子贤也!诗人赫伯特说过:一位好母亲抵得一百个好教师!
父亲望子成龙的教戒,母亲望子成人的絮叨,加之谢龙湘的早熟和心存的正念,让他一直避免行走在旁门左道上。
看如今四邻小朋友,或锦衣玉食,或众星捧月,举全家二代人之力为他(她)铺就一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中国小皇帝之路。却不知人世间还有无尽的艰辛挑战、挫折失败。一旦步入学校、走上社会,已经习惯了顺心顺意、顺风顺水生活的他们,也就只会在磨难面前,或退缩、或逃避,成了没有血性,更无担当永远长不大的巨婴,最终,在雨打风吹下如残花败柳,了此一生。
艰难困苦,玉予以成。
在困苦环境中如一株野草顽强生长的谢龙湘,其关爱弟妹、孝顺父母的情愫,则让人心生感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80年代初,谢龙湘在13总红艺照像馆修相机。我上班的车间就在不远的一个巷子里,缘份哪。
一天,我拖着一辆装满垃圾的翻斗车,经过照像馆的门前。
他从那打转身都困难的临街维修柜台站起,探头跟我打召呼“哎健健停一下!我给你拍张工作照好不好?”接着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等你老了你会感谢我的,真的!”
我看了看沾满了白色粉尘的衣服、袖套、黄色污渍的围裙,加上凌乱的头发、油汗的脏脸,还有身后拉的这辆锈迹斑斑的垃圾翻斗车,下意识地摇了摇头“这叫花子的样子……”
“这有什么难为情的?亏你还是工人老大哥!”苏苏把戴在右眼上的维修眼镜摘了下来,招手将我叫到跟前,轻声说“你看我这一身也是油渍麻花的,比你也好不到哪里去”见我依旧低头自言自语:“这叫花子的样子……”,便拍了拍我的肩膀稍稍放大了声量说“老同学,挺起胸膛向前走,前面是海洋和沙洲,穿着破棉袄,别害臊,前面是光明和大道!” 他手指前方热闹的解放南路,继续说道“你没看吗、电影里就是这样讲的——穿着破棉袄,别害臊,相信前面是光明和大道!……”
这张工作照最后没有照。
这一路走来、经历的种种境遇,因为害怕、害臊,不知遗憾地错过了多少光阴、光明和大道。
这,也是性格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的最好诠释吧。
记得《挺经》里曾国藩老先生说过,“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而一个总是不愿(担当)面对、总想逃避困难、现状的人,最终,必然也会落后于时代、落后于他人。
“到了”,的哥提醒我。
下车回过神来,嘿,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老同学姐姐的餐馆在白石公园旁边一条巷子的尽头。由三间民房改成,同学们聚会就在里间的包厢。
一桌的菜,一桌的人,一屋子的笑语欢声。
石哥、跃里兄、正球、刘旭、杰哥、王飞、建军、赵兵等12个清一色男同胞,大家推杯换盏,畅饮开怀。
晚到的我,正在向坐在对面的石哥、跃里兄敬酒,感谢他俩兄弟当年对我学习上、还有物质及精神上的关心和照顾——“同学们静一静”肚圆、脸圆的正球举手示意,他清了清嗓子,眨了眨醉意朦胧的眼睛,停顿了好一会——
“他是不是醉得正在怀疑人生……”
同学们窃窃私语,谁料他突然一摆手,一本正经地说:“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天大的秘密!”
大家都静了下来。
“你们,都知道苏苏和我同过座,但你们不知道——我还,拜过苏苏为师,学过摄影照像!全部都是真传哦!这个秘密——”他那矇眬中又泛着些许得意神情的醉眼扫视了大家一圈,接着说“让你们是不是,在路上踩到牛屎吃了一斤?(惊)”讲完,他哈哈大笑起来。
同学们正发愣,杰哥首先开腔“那,球老屁股快跟我们讲讲,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大收获?”正球怔了一怔,拍了拍脑门,“好,我讲二句最大收获的话:第一句,苏苏讲过,一张好照片,自己会说话!第二句,”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又摆摆手,有气无力的说“摄影这个事,老老实实跟你们说,还真不是人做的!”
“什么?球球讲这话没良心!”
“喝高了罢?”
“我是酒后吐真言!你们听我讲个事”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接着说“有一回,我跟他在一大桥上拍夜景,从晚上7点开拍到冲印出来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4点!白天还要骑车到湘钢、锰矿采风。跟他在学徒的那一年时间里,这都是常态哦。这种拚命的做法,你们讲,哪个受得住?”
“如今各行各业你想站住脚、还要图发展,都在拚命,……”
同学们听了大都不以为然。
“好,那再跟你们讲一个事!” 正球一付豁出去的样子,他把外衣脱下来搭在椅子上,又将衬衣袖口往上捋了二把,嘴里喷着酒气说
“15年他邀我跟他一块到青海采风。我把来回的火车票、飞机票的钱都准备好了,结果你们猜,他要怎么去?”
“坐11路车去?”
“他要开车去!开他那台——车龄超过10年,除了喇叭不响到处都响、随时会要散架的夏利车去!属于自带干粮、水、汽油的那种自驾游!”他摆摆手让大家不要讲话,“老婆跟我讲,她不想变寡妇,还想让我多活几年!随便用脚指头都想得到,青海那地方时常是几百里路无人烟,一台这样的破车,万一在哪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抛锚,或者是碰到野狼狗熊雨雪天,真的是喊天不应叫地不灵,那破车不就秒变棺材啦?是不是?这就不是拚命这简单,这是在玩命!你们凭良心讲,我老婆的话,对不对?”
大家面面相觑,半晌都没吭声。还是人送雅号美须公的刘旭同学打破沉静,他问“后来,苏苏一个人去了?”
“嗯。我看他搞摄影,运气一向都好。这不,自驾游20多天,没一点事回来了!不过我现在(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悔——今天,我把经验教训告诉你们啊:这老婆的话,最多只能信一半!”
大家笑声过后,刘旭也笑着接话“信不信老婆的话,信多少,我们暂时放一边。关于摄影是不是人做的这个问题,我理解正球的本意是——摄影这个事,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只有超人才能做!摄影师、就是这样玩命玩出来的!钢铁,也就是这样练成的!是不是这意思,正球?”
正球嚼着满嘴巴的菜,双手竖起大姆指。
“来,我提议:为我们湖南、为湘潭赢得了荣誉的摄影师谢龙湘,也为我们一中236班共同的骄傲——苏苏同学,干杯!”刘旭带头一饮而尽。
这位老同学还真是牛皮不是吹的!
我点开手机,快速翻阅着网络上刊载的谢龙湘作品。
耳听刘旭接着说道“刚才正球讲苏苏的运气一向都好,我认为其实苏苏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还是跟的他坚持和努力有很大关系。我看到他书柜里摄影、文学、美术、音乐……”他掰着手指头数着,“他的努力是全方位的。苏苏把对摄影的爱好,当成一种事业在做在坚持。他不惜投入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甚至甘冒生命的代价,就是为了把自己的这个爱好、也是自己喜欢的一项事业坚持做到最好,做到最极致!这的的确确,一般人很难做到……”
“到底是公安局当领导的,讲话水平高!……”
大家纷纷举杯,表达对刘旭的敬意!
走马观花地看过谢龙湘网上登载的一些照片后,我有些按捺不住,拍着酒桌大声喊“你们谁有苏苏电话?我要说他二句……”
电话那头还是熟悉的带着他特有的那种磁性的声音:
“…向老同学汇报一下:刚从玉龙雪山下来,准备明天去东海崇明岛……”
“苏苏,我没有问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借着酒劲我打断他,“才看了网上一些你的照片,什么暖秋、山花、高原魂,还有大雪纷飞、冲、红墙……我的感觉是,这里面有一种气,一种生气、正气,还有情怀……”
“谢谢健健老同学的关注,”电话那边还依稀听到集合点名、上车啦!的催促声。
“小照片里展现的生气、正气——我个人的理解,从广角镜、大维度来看,其实是映证了我们这个民族有生气和正气,映证了国家有生气和正气,所以才会这样的生生不息,也才会像今天这样兴旺发达。老同学刚才讲的情怀,我的理解是它本身就是一种爱。小到爱小家、爱父母,大到爱国家爱人民——特别是爱国爱人民,我们习主席也早就讲过,爱国的情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我们民族团结的精神链接,所以说这些爱的内容,是我拍摄的主题之一……。我现在和以后做的,就是要用有爱、有温度的镜头,去感光、记录与国家共进,和时代同行过程中的那些正点、焦点、亮点、和沸点,目的当然也是希望起到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光的作用……”
“苏苏,从读书到上班我就一直跟不上你的节奏,如今,你这位获得过国际金奖又是市摄影协会的副会长,在高度上又拉下我们一大截,你讲讲看,怎么办?”
“哈哈都是老同学,就不客套了,回来大家聚一聚,一切都在全兴大曲里,怎么样?”
“全兴?全家兴、大家旺,好啊!”
“好,一言为定!”
202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