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99606981057802431@qq.com
首页 > 人文 > 正文

“母校”变了

2021-03-02 14:26:01      点击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阔别五十年后,第一次回母校,我的心情一如贺知章的这首诗。
 
2021年3月1日,应施佩佩校长的邀请,我有幸回到了母校——人民小学,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小学弟学妹们上开学第一节思想政治课,讲述红军长征革命故事《半条被子军爱民、一张借据民拥军》。刚走上多功能教室的讲台,台下350多名学生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归来的我,仍然是五十多年前的少年。

 
短短半天时间,我给母校的小同学们上了开学第一课,尽了我的绵薄之力。课后,施校长陪我参观校园。我们边走边聊,目之所及皆是美好。我忍不住带着航拍飞机和相机,拍下了一幅幅校园景象。

 
  端庄大气的校园全景                                                                                                  
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教室里,同学们在各门学科的学海里徜徉。 


图书室、音乐室、室内体育馆、室外塑胶跑道、露天足球场、篮球场......各种功能教室里、馆场上,同学们的身影或优雅、或奔放...... 

干净整洁的食堂既是学生们就餐的场所,也是他们拓展课上制作美食,一展身手的天地。
温馨的阳光心房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医生”,关爱着一棵棵“幼芽”健康的长成。


曲径通幽、草木青葱,每一个角落都充满蓬勃的生机。
在几位小学弟学妹向导的介绍里,我连连赞叹!如今的他们,德、智、能、忠、孝、礼、仪等全面发展,文化素养远胜当年的我们。如今母校的办学规模也远超当年,94个班、4300名学生、230名教师,耳边的这串数字和眼前的这座校园,让我感慨不已......
记忆回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

当时的人民小学,在城区西街的徐公祠堂里。一共16个班,780多名学生,20几名教师。教室十分简陋,泥土做的地坑坑洼洼,扫地前必须散水、等水干了才能打扫。坐在教室往上看直接看见瓦片,下雨时雨滴会滴在书本上,冬天坐在教室里特别冷。二个人一张木桌、一条十二公分宽的长板凳。午睡的时候,一个睡桌上、一个睡长板凳上。同学们经常会从桌上、凳上掉下来,从而惊醒全班同学。课程也很简单:语文、算术、唱歌、图画、体育、珠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有时候还安排学生批斗老师,根本没有什么书可读。
......
 
时光飞转,少年一别,重回已近花甲之年,曾经的简陋旧貌已换上美丽新颜。
 
母校变了!
 
我的镜头里,一间间多彩的教室,一片片掩映的青葱,一个个朝气的身影.....没有宏大叙事,没有喧哗鼓噪,帧帧美好。

一草一木,一楼一瓦,台阶,球场......似乎向我轻轻讲述着一所百年老校的成长故事。透过照片,我看到了一代代师生用自己努力的小溪,壮大着学校发展的长河。岁月流淌中,人民小学见证了一辈又一辈老师的耕耘、一代又一代少年的成长。
 
忆往昔,看今朝!
 
母校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正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吗?
 
小学堂,大时代!
 
我为母校的变化和祖国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
 
感谢施校长,让我有幸再一次走进母校。温暖的秋日里,透过镜头,我欣喜的发现,无论离开多久,母校永远是一份敬畏的牵念!我亦永远是当初那个铮铮少年!
 
感谢母校!祝福母校!
                             
(特邀记者 文/摄 徐金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国人大代表林勇:建议将幼儿园全面纳入义务教育
下一篇:早计划、早安排、早储备 湘潭市供销系统积极做好农资供应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