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会治理“善治”模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近年来,秦山街道丰山村着力“善治”文化建设,涌现了一批践行者。如今,弘扬乡贤善文化,丰山村社会治理“善治”格局已初步形成。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丰山村善治睦邻客厅创建过程中,积极依托各类活动载体,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相继举办了“弦上海盐 听风观雨自相宜”古琴雅集、己亥年花朝节、端午民俗文化节等大型活动,每次都吸引数百位文化爱好者参加,在进一步促进丰山文化提档升级的同时,也汇聚了更多的善治正能量。在丰山年味节、邻里文化节、我们的村晚、端午民俗文化节、百家宴、纳凉晚会等各类社区活动中,拉近邻里距离,汇聚善治正能量,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了居民的互助意识,形成一家有事,大家互助的善理念。
挖掘善骨干,组建妇女“和善”团队,以柔克刚化解乡亲矛盾。村(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是最活跃也是最复杂的基层“细胞”。一些鸡毛蒜皮的纠纷如不及时化解,一些芝麻小事得不到及时处理,就很容易导致矛盾升级。善治睦邻客厅创建过程中,挖掘组建了一支以丰山村北港妇女小组长朱安玲为领袖骨干的“和善”团队。朱安玲古道热肠,春风化雨,作为“和事佬”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最终影响其他村民形成和善成片效应,组建“和善”自组织。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的妇女成为“和善”团队中的中坚骨干力量。丰山村以建立“和善”社会组织的方式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大大增强了村民之间的互助意识和社区凝聚力。
链接爱心资源,实现社会公益良性反哺,让善资源流动起来。丰山村涌现了很多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其中包括了一些爱心企业家。马建平就是善行企业家中的一员,他是海盐县振达汽配有限公司董事长,热衷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来积极为丰山村的公益事业作贡献,关心支持丰山村社会事业发展。长期以来,通过自己默默的奉献,践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个企业家,对于社会事业和家乡发展的双重责任。
打造丰山善基地,搭建丰山村慈善捐助网络,传承善文化。创建过程中,丰山村用心打造丰山善基地,搭建慈善捐助网络,让善文化得以传播与传承。被评为“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浙江省助残先进单位”、“全国芦荟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秦万芦荟专业合作社是丰山的一个善基地。该善基地由丰山村残疾人企业家万福根创立。他身残志坚,成功创业种植芦荟。致富不忘桑梓情,在万福根的带领下,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专门的帮扶结对制度,在残疾人农户种植芦荟的起步阶段免费提供种苗,帮助解决大棚建设资金,无偿传授技能和经验,并免费提供了10多个钢管大棚,辐射带动53户残疾人家庭实现就业,大大缓解了残疾人的就业困难和生活困难。
善德是人间至善至美的力量,于细微处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在善治睦邻客厅创建过程中引导村民见贤思齐、体悟践行。深入推动社区治理与服务从“刚性治理”到“刚柔并济”,引导邻里居民从“淡漠疏离”到“守望互助”。
着力营造“法治”睦邻客厅
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先进性创造。法治,把人与人相处、相存、相争、相让的原则予以细化和明确,体现的是一种文明精神。近年来,秦山街道许油车村致力于建设“法治”睦邻客厅,将“法治”融入社会治理中,创新农村治理思路,打造特色睦邻客厅。
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展“法治”新渠道。在创建“法治”睦邻客厅过程中,秦山街道许油车村采用“线上+线下”的活动形式,线上依托微家园平台,发布防范电信诈骗、防溺水、出行安全等基本法律知识,提高村民自我防范意识;线下开展各类法律知识讲座,提高村民法治意识。以多样的活动形式,吸引村民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将法律融入生活,营造法制氛围,引导村民在任何时候都要依法办事,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营造和谐文明村,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组团式服务,积极推进基层矛盾化解。在睦邻客厅建设过程中,许油车村深化“三治融合”,挖掘骨干力量,参与“两会三团(即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积极创新实践,切实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以郁勤丰、宋春辉、汪仁良等人组成的法律服务团,在“法治”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宣传法律知识,协调邻里纠纷、缓解家庭矛盾,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在“两会三团”组团式的服务下,很多纠纷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事事有人管”,始终以人民调解为主阵地,不断完善组团式调解体系建设,优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多元化解基层纠纷矛盾。
推进网格化治理,形成规范化制度,创新“法治”新模式。许油车村立足“小网格”、融入“微服务”、守护“大民生”。“网格连心、组团服务”不断汇聚基层社会治理正能量。建立了一支特殊的队伍—网格工兵。一个工兵就是一个“拍雷手”,和风细雨化解邻里矛盾。
网格化治理模式将许油车村划分成责任区域,责任到人,给予网格员系统化培训,提升网格员沟通、协调能力,在处理纠纷时能依法行事,有理有据。除此之外,在防控常态化的工作状态下,网格员们在排摸、宣传工作中尽心尽责,更在群防群治、反诈宣传、生态环境整治中全力以赴,在特殊群体帮扶、困难居民关爱等方面担当主角,在最基层、最平凡、最辛苦的网格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法治”建设,拓展“法治”建设阵地,建设“法治长廊”、“法治公园”等特色阵地,大力推进“法治”睦邻客厅建设,全力打造“法治”睦邻客厅特色品牌。
独辟红色乡贤 “贤治”蹊径
乡贤,作为愿意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出钱出力的先进典型,是提高基层治理质量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2019年以来,秦山街道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海盐县桂之韵社工事务所运营《农村社区睦邻客厅运营项目》,协助永兴村创设“红色乡贤工作法”,巧解社区治理方程式,将“乡贤”力量融入到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延伸了服务基层的工作触手,利用乡贤多元模式开辟“贤治”治理新路径。
激活乡贤资源,搭建红色乡贤“智囊团”。2017年1月,永兴村乡贤团队正式成立,共有10名成员组成。2018年,乡贤团队演变成乡贤参事会,辅助村“法治、自治、德治”工作。2019年,永兴村成立“红色乡贤参事会”,在党建的引领下发挥乡贤特长,积极参与乡村发展。“红色乡贤”类型多样,有老村干部,也有经济文化能人,更不乏创业致富能手。“红色乡贤参事会”承担决策咨询、倡导乡风文明、带领致富、维护公序良俗、了解村情民意等五方面职能,全面参与村内事务监督与管理。
红色乡贤“智囊团”,巧解社区治理方程式。“红色乡贤”化身社情民意收集人,巧解繁杂中心工作方程式。近年来,永兴村不断扩大“红色乡贤”队伍覆盖面,吸收老党员、老干部等进入“红色乡贤”队伍,发挥“党组织+红色乡贤”作用,组织参与村庄全域整治、治水剿劣、垃圾减量分类等,助力中心工作协调发展。“红色乡贤”每月都会对村庄全域进行检查,对村民乱堆乱放等不文明现象拍照公示,上门指导村民垃圾分类,使分类准确率提高到了80%,在“三大”活动作风效能反馈中得到一致好评。
“红色乡贤”化身“三熟”老娘舅,巧解邻里矛盾纠纷方程式,补齐德治短板。“红色乡贤”老娘舅服务队充分发挥“老娘舅”地熟、人熟、事熟的“三熟”优势,协助开展民事纠纷调解。永兴村村民顾桂英与邻居顾顺宝家因为房前屋后的地界划分吵吵嚷嚷很多年了,今年红色乡贤团队的老娘舅对两家的矛盾焦点和性格知根知底,设身处地为两家考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两家在乡贤团队的斡旋下,心平气和地化解了多年积累的矛盾。
设立“红色乡贤”工作站,民主决策让村民自治更具生命力。“红色乡贤参事会”充分发挥了经验、资金、人脉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设立“红色乡贤”工作站,实行动态管理,明确“红色乡贤参事会”以村规民约为活动准则,研究制定《“红色乡贤”工作站工作章程》等规章制度,建立“红色乡贤”活动机制,确定每月的5日为“乡民建言日”。
红色乡贤们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力量,在村委和村民之间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和牵线搭桥,从而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未来,伴随着永兴村乡村贤治治理体系的不断成熟,法治文化理念宣传真正流进心田、润泽心灵,村民自治将更加规范有序。
“戎治”模式助力基层治理
2018年12月,由10余名退役老兵组成的秦山社区老兵服务队成立。2019年,桂之韵社工事务所承接运营秦山街道农村睦邻客厅运营项目,将这支退役军人服务队进一步培训,增权赋能,并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培育退役军人骨干。项目运营至今,协助秦山社区打造以“民拥军、军助民”为内涵的“戎治”特色品牌。
守土有责,小网格撬动大服务。“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老兵们逆流而上,无惧风险,积极参与到防疫一线的工作中:入户发放防疫宣传资料,全面摸排社区居民的情况,建立“一户一档”;开展每日巡查工作,全面及时了解居民的动向,全力守护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入户帮助居民申领健康码,方便他们日常出行;为特殊人群送去口罩,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关怀;参加卡点执勤工作,测体温,查健康码、通行证,认真登记外来人员信息,严把社区入口管控。
践行初心,老兵谱新传。秦山社区的每一片土地上,都有着他们的身影。在台风来临前,他们认真排查隐患;在社区的文化活动现场,他们搬桌子搬椅子,维护现场的秩序,确保活动正常开展;在送戏下乡、秦始皇庙会等大型活动现场,他们又不辞辛劳,现场执勤,参与安保及后勤协助工作。
退役军人们参与发放扫黑除恶宣传资料、开展森林防火应急演练,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倡导以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清扫一次墓碑以及网上祭祀等无烟祭扫方式,把祭奠先人的传统习俗和良好愿望用更加环保、健康、安全的方式进行表达,不断赋予传统节日新的精神文化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新风正气......退役军人们化身为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角色,在服务社区居民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
军民同行,微治理撬动大民生。在桂之韵社工事务所社工的组织引导下,秦山社区睦邻客厅每月召开居民议事会,退役军人与居民们围绕睦邻客厅社区建设、环境问题、平安建设、家庭关系,邻里矛盾等方面展开讨论,聚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群策群力,社工通过引导大伙儿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协调、解决问题,增强大家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居民同心,社区治理携手同行,了解居民需求,解决切身问题,服务大民生。目前,秦山社区已成功创建以党建为引领、服务社区居民为目标,实施“民拥军、军助民”退役军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海盐县桂之韵社工事务所将继续致力于培育退役军人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有序组织和引导更多的退役军人参与社区治理,还将探索服务机制,实现服务保障常态化、长效化,用担当实干提升退役军人的幸福感、满意度。(沈洁 王卫国 王国琴)(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