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7:30,初二年级全体师生齐聚操场,参加此次红色研学实践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张蕾副校长主持

第一项:学生代表初二(1)班任紫萱同学发言

第二项:杨捻平校长作动员讲话。杨校长讲到:我们要铭记历史,在红色足迹中汲取精神力量;要传承精神,在学思践悟中锤炼青春品格;更要践行使命,在奋发有为中书写时代答卷。最后叮嘱大家在研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做文明少年。

第三项:党支部曹婵副书记向初二年级授旗

第四项:李金桥副校长宣布研学启程,同学们,出发


观看红色历史教育舞台剧
一部以延安红色革命历史为背景的大型红色沉浸式情景体验剧——红秀《延安 延安》,带领同学们重温革命岁月,感受红色文化的震撼力量。这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359旅烈士陵园
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怀着崇敬之情,前往359旅烈士陵园,向先烈们敬献鲜花,缅怀他们的英勇事迹。












同学们亲身体验到了历史的艰难岁月,深刻体会到先辈们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等伟大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因此更加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
学习南泥湾精神
此次红色研学活动中,我校党支部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以榜样力量带动全体师生,深化红色教育成果。
参观党徽广场
在学校党支部的带领下,研学队伍来到党徽广场,瞻仰党徽,感受着党的庄严与神圣,心中充满了对党的崇敬之情。

参加此次研学活动的党支部代表在党徽前重温入党誓词

党徽雕塑正立面为紫铜板,侧立面为不锈钢板,高13.8米,宽19.21米。其中13代表党中央在延安经历的13个春秋,8代表8年抗战,19和21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主体造型以党徽为核心意象,通过圆雕的表现形式,突出南泥湾景区的红色主题、文化主题。
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深入了解党徽广场的内涵,并纷纷合影留念。



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
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同学们通过聆听讲解、查阅文献资料和观看图片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了解了红色革命精神以及南泥湾的发展变迁。












大生产运动
同学们纷纷拿起锄头、铁锹与镢头等传统农耕工具,亲身参与到翻地、挖垄、播种等一系列农事活动中。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南泥湾精神”,而且深切认识到,必须积极传承和发扬大生产运动中革命先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篝火晚会
晚上的陕北民歌表演、学生才艺展示、即兴表演等篝火狂欢晚会,更是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平台,让同学们能够暂时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享受欢乐的时光。同时,也提升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同学们通过展示才艺获得成就感。




传承红色血脉
安塞腰鼓作为陕北地区的传统舞蹈,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






学习安塞腰鼓,让同学们在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了爱国爱家的情怀,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了文化自信。
参观延安炮兵学校
同学们怀着崇敬之情踏入延安炮兵学校旧址。室内的照片与介绍如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机床、坦克、榴弹炮等设施陈列有序。






同学们神情专注,认真观看聆听,仿佛穿越时空,目睹先辈奋斗之景,感受着历史的厚重,铭记先辈精神,激励自己前行。
同学们肩背着印有“红色五角星和为人民服务”图案的行军包,携带足够的水和干粮,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旅程。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步道,从甘泉县石门镇晋塔村出发,一路前行至圪崂村,全程约5公里。







这段路程,不仅是对历史的重现,更是对信仰与革命精神的深刻感悟。开启寻找初心使命、重温峥嵘历史的求学之行,通过重走长征路的实地教学,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悟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雪地讲话旧址
“重走长征路”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抵达了毛泽东“雪地讲话”旧址,并在此聆听了一场关于长征历史和长征文化的思政课。






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实践中锤炼了意志,更让他们深刻领悟到了红色革命文化的精髓,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红色研学不仅是历史教育,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让红色文化从书本走向现实,从记忆融入血脉。我校也将以此为契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培养出更多爱国友善、博学多才、诚朴敦厚的时代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