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两句已有21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最新 最热
2020-05-04 22:56:28 赵顺年(赵顺年)
浅析《最美的背影》 远 山 (1) 拜读了顺年先生的力作《最美的背影》,感触颇深,并随即产生了“必须”说几句的想法。我在这里用上“必须”二字,非组织给予什么指令,也不是什么人提了什么要求,实乃有感而发,不说不足以舒展胸臆! 有了“必须”二字,要说的话就不可扯远,因顺年先生的作品我看了许多,给我的总体印象就是主题鲜明,立意高远,特别是善于从日常生活小事反映时代大背景上,既有平铺直叙的白描,又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其结果往往令人出其不意且叹为观止。顺年先生的文学创作特点与风格,不仅在他的小说、散文甚至诗歌里都发挥到了极致,而在他的纪实文学作品中,更是篇篇令人耳目一新,使你不得不随着作品故事的脉络和情节起伏的线条展开与之相连的情感翅膀,或感慨、感悟、感激;或动情、动容、动心;或兴奋、悲伤、泪目;或心疼、唏嘘、叹息。但他所有作品的主题永远不变,从没随波逐流,而是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地去创作去描绘自己最为熟悉的生活与时代与社会相契合的深层意义。 山东大学教授牛运清、吴开晋以及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任孚先对顺年先生的诗作和纪实文学作品都赞誉有加,并发表过诸多评论。 (2) 《最美的背影》中对“背影”的选择,可见顺年先生的眼光锐敏,志存高远,匠心独具。 他之所以选择“背影”,其目的是馈赠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 首先,“背影”人人有之,人人见之,人人心存之,可谓司空见惯,简单易懂;其次,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脍炙人口,尽人皆知,影响了几代国人特别是众多莘莘学子,以此名篇的题目作为文章主题,让读者既熟悉又亲切,随之便会浮想联翩;第三,作者选择的几幅照片,别具一格,特点鲜明,看似普通,甚至有些让人感到似玩笑、似调侃,实则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细思无不令人唏嘘感叹! 任何一部文学佳作,都是让读者从人物、从事件、从故事的具象去感觉、去领悟、去体会而产生的某一种或多种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共鸣! 顺年先生在《最美的背影》中选择的我们能看得见,并且能看得清脊背上写着字的照片,这不仅使我们很轻松地将他们装进记忆的存盘,而且很容易进入想象的空间。而他在文章的最后,又用独特的手法,让每一个读者都成了画家或摄影家。他用一个大家都看不见,后背上也没有任何文字,甚至不知他的名字的一个叫做刘安基的人,用一个简单纵身洪水的动作,让每一个读者即刻在自己大脑屏幕上勾画出了一幅脊背上赫然写着“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八个大字的“背影”!文章最后这个背影的出现,使看得见照片与看不见照片的背影遥相呼应,既加深了主题,又使读者禁不住情郁于中,发之于外。 在《最美的背影》中,以我个人的浅见,我认为,顺年先生所选择的背影照片和那看不见人而在心里即可画出来的背影照片,每一幅都向我们倾诉、展现、诠释着一个震撼激荡着读者心灵的沉重词汇——悲壮! 唯有悲壮,才能显示出主人公的无私、无畏和无疆的大爱; 唯有悲壮,才能让读者想象到背影前面的危险与恐怖; 唯有悲壮,才能让读者感觉到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影无踪死神的凶猛与残忍; 唯有悲壮,才能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领悟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伟大! (3) 第一幅照片,是一位刚上小学女儿的妈妈,在跟女儿孙辰说话。她在脊背上写下了“孙辰,好好学习”六个大字,这是她对女儿的嘱托与期望,也许是对女儿最后的嘱托与期望!此时此刻,她无法预料,谁都无法预料,她背影的前边会遇到什么会碰见什么,凶恶的“新冠病毒”就在前面,离她很近,她也许会被感染,也许会遭遇不测,而到那时,自己不但没有机会跟女儿说话,连见上一面都已经决不可能,所以,她把自己对女儿所有的深情所有的母爱所有的希望,全部倾注凝结在“孙辰,好好学习”六个字里,通过背影送给了女儿。那不是母亲对女儿平日间的要求和期望,而是在相当特殊相当危险的环境和条件下,母亲对女儿从心底说出的最要紧的话。以我个人直白的理解,那六个字里不仅仅是嘱托,不仅仅是期望,不仅仅是母爱,而是浸满着另外含义的两个字——“再见”! 那“再见”,不是暂时别离的“再见”,而是永远永远“再见”! 那脊背上写着“湖北姑爷”的军医和写着“胡歌老婆”的可爱的护士女孩,他/她们是在用抽象的艺术效果呈现给人们一种能够想象到的具象形态,从而给人们以启迪,让人们去深思,带人们去遐想。这也是顺年先生用独特的眼光选择的独特“背影”以及独特“背影”上的独特“词汇”。这两幅照片上独特的“词汇”,轻轻地就给读者打开了他/她们“背影”深层的一扇窗子,让读者用心灵去领略和感知他/她们“背影”前边的残酷与风险。这是玩笑的词汇,是调侃的词汇,但在此时此刻,这种玩笑这种调侃,成为另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严肃与认真。尤其是那个自称“胡歌老婆”的女孩,她是在用一种幻想和虚构的“词汇”告诉人们她“背影”前边的真实——那看不见的风险和看不见的死神,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都在未知里! 顺年先生选择李兰娟院士的背影,并且从开篇到最后,一直都在强调李兰娟院士和钟南山院士的年龄,特别突出了李兰娟院士背上的“武汉加油”,又如画蛇添足般专门解读了“加油”典故的来历,而实际上,这是作者的用心良苦。我想,面对着李兰娟院士的背影和脊背上的“武汉加油”,作者想了很多,而且反复向读者提示了一个信息,这个信息既是作者不愿直说的纠结,也是读者深深地感叹!文章中,顺年先生再三提到了钟南山先生执杖于朝84岁的高龄和李兰娟院士古稀之年73岁的女性之躯,不顾个人安危,逆行奔赴“抗疫”前线,并且做出了别人无可替代的贡献,他们竭尽全力,扼住武汉要塞,拱卫湖北门户,为全国搭建起了一道安全的屏障,可谓功莫大焉。从而,作者又联想到了张之洞父子以及“加油”的来历等等,提出了在武汉建造“纪念大厦”、命名“XXX路”,竖立什么什么碑,建设友好城市,以及各种文学艺术的创作等等设想,不仅具有高屋建瓴的意义,而且完全可付诸实际。这是在从中央到地方还在为抗击“新冠病毒”而无暇顾及其它事情时,顺年先生宅家做出的一种贡献!还有,当他选定李兰娟院士照片的时候,他想到了比其他人更深的一层含义,那就是钟南山、李兰娟、王辰他们三院士的壮举,也就是说,钟南山做出“新冠病毒”人传人的决断,李兰娟首提武汉“封城”建议,王辰率先力推“方舱医院”,这都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承担着莫大的风险。现在已经取得了抗击“新冠病毒”的阶段性胜利,也实实在在看到了他们三院士做出的巨大贡献,但当时,我们只看到他们的从容不迫、成竹在胸,但不知道他们所承受的风险和压力。实际上,他们无一不是做好了另一手的准备,那就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心与信念。而赵顺年,却先人一步,把这几位上了年纪的老英雄,与百年前被誉为武汉“城市之父”的张之洞紧密相连,可见作者用心良苦之一斑! 《最美的背影》最后一幅照片,毫不夸张地说,那是顺年先生的神来之笔。 本文开篇之时我已经说了,作者用人们看不到任何影子的一个人简单的纵身洪水动作,为所有读者提供了在心中画出一个人“背影”的想象空间,而这个人们想象中的“背影”上的“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八个大字更加令人眩目,熠熠发光。作者在此借用了一个自己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一个场面,与现在只是看到照片上的“背影”相衬托,不仅充分说明了我们党的伟大,说明了我们广大党员的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而且说明了另一个重大问题:我们的党没有改变颜色,我们广大的共产党员没有改变颜色!40多年前的刘安基不讲任何条件,没要求任何好处,为了救人,拿出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的身份争取到了纵身洪水的资格;40多年后的今天,那个脊背上写着“我是党员,我先上”的白衣战士,也是在用党员的身份争取“我先上”的资格!他,肯定也没讲任何条件,没提要任何好处! 相隔40多年,两个不同年龄不同地方不同环境不同时代的共产党员在关系到生命危险的紧要关头,用党员的身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与死神殊死搏斗的危险“争抢”到自己手里,他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竟如此一致……这说明了什么? 作者的神来之笔令人精神大振,使所有的人在看到“新冠病毒”残酷阴霾的同时,那一个个的“背影”,呈现给人们的是冉冉升起的璀璨太阳! 读完《最美的背影》,我把自己长长的叹息、惊诧、赞美、感动和自始至终涌动的泪水聚在一起,伴着从心底发出的深深长吁轻轻地吟念: “顺年,谢谢你! 我为《最美的背影》点赞! 为《最美的背影》中所有的背影点赞! 为《最美的背影》作者赵顺年先生点赞!”
回复 支持57
21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