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央视微电影中文频道一线聚焦内蒙甘河讯(通讯员:周旭友)一个多月以来,这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始终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内蒙古大兴安岭垦区甘河农场党委各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纷纷组成“战疫”大军,坚守一线岗位,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用凡人善举彰显农垦人的大爱。

聚小爱成大爱
越是危难时期,总有人会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越是危难时期,总有农垦人挺身而出,演绎凡人善举。
疫情就是考验,战胜疫情更需要全社会力量。在这场“战疫”中,甘河农场疫情防控形势虽然不如深入医院一线战场那么严峻,但是流动人口带来了很大的传播疫情潜在风险。疫情就是命令!防空疫情就是责任!冲在农场防控一线的人员,他们既需要配合更需要支持。农场领导组织人员于2月4日下午来到各个卡站和卡点慰问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向他们捐赠了0.52万元的口罩等物品。
越是危难时期,总有人会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越是危难时期,总有农垦人挺身而出,演绎凡人善举。
疫情就是考验,战胜疫情更需要全社会力量。在这场“战疫”中,甘河农场疫情防控形势虽然不如深入医院一线战场那么严峻,但是流动人口带来了很大的传播疫情潜在风险。疫情就是命令!防空疫情就是责任!冲在农场防控一线的人员,他们既需要配合更需要支持。农场领导组织人员于2月4日下午来到各个卡站和卡点慰问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向他们捐赠了0.52万元的口罩等物品。

爱心温暖甘河畔
涓滴细流,汇聚成河。疫情发生后,该场社会各界人士、青年志愿者、党员团员纷纷通过各种形式捐款捐物,将一份份沉甸甸的赤诚爱心献给奉献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为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汇聚磅礴力量。
2月15日上午,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甘河农场党委率先向支援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缴纳第一笔党费5500元人民币,党员们有的通过微信红包转账、有的是现金等形式捐款缴纳第二笔党费、第三笔党费……为武汉疫情防控献一份爱心。全场党员干部交纳“支持疫情防控”党费共计6.251万元。另外,还有11名党员线上扫码捐款0.075万元。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农场场部个体商户们自发地组成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每天都会有个体商户志愿者们为各个卡点疫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免费送水果和可口的饭菜,犒劳工作人员们。目前,他们已经为9卡点免费送饭菜和水果、矿泉水等约30余件......他们用爱心和一己微薄之力助力疫情防控,汇聚成抗击疫情防控的强大力量。
“病毒无情,人有情! 2月4日上午,甘河农场十五队养殖户王晓林被自家发疯狂躁的牛用犄角顶伤,因当时牛犄角正好顶在王晓林的胸口部位,他的伤情很重,出现了昏迷呕吐现象,脸部也划伤。
这可吓坏了王晓林的妻子,她急忙求助正在连队值班的刘野帮忙。
刘野闻讯后赶到王晓林家中。因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刘野立即向农场副场长杜照军报告。杜照军得知情况后,马上与街道社区和医院相关负责人沟通……。
看到受重伤的王晓林,刘野心急如焚,并用自己的车迅速将王晓林送到农场医院,在副场长杜照军的积极协调下医院医护人员已做好了准备,给王晓林测了体温,并开具体温证明。因王晓林伤情较重农场医院不具备治疗条件,只能就近转院到大杨树医院进行治疗。但是正处于非常时期,甘河农场到大杨树中途有好几个检查站,后又经农场领导与集团公司办公室领导请示,几经周折,最后才用急救车120把王晓林送到大杨树医院进行了及时治疗。目前,王晓林已脱离了危险出院在家用药治疗。
“王晓林夫妻俩要给我钱表示感激之情,我怎么能要呢,我是党员,这是应该做的。”刘野说。眼下,夫妻俩正琢磨着要写一份感谢信,夫妻俩想好好感谢一下党员刘野和农场领导跑前跑后及时相救,把他们当成了不离不弃的“亲人”来看待,真是感激不已。
疫情当前,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党性和担当!2月7日,农场九队职工李峰家属到队部找到队长许新奎,李峰腰部扭伤在家卧床已经四五天未见好转。得知这一情况后,许新奎积极帮忙联系医院检查,许队长立即与农场医院联系沟通,并驾驶自己车辆将李峰夫妇送往医院检查,到了医院跑前跑后的,前后检查事宜均帮助他办理。
由于检查时间较长,许队长又回到九队继续工作,当天下午两点多,李峰检查出结果后,他又驱车到农场医院将李峰夫妇接回送到家中,并告知如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到党支部找队领导。
防控期间,队干部承担着职工群众日用所需采购,为尚军家购养养药品,为老职工卢军采购米面粮油等,这些已经变为常态。非常时期,九队干部24小时坚守一线不放松,成为职工群众 “保护神”。
与九队领导班子一样,全场各基层生产单位领导干部个人的私家车,全部成为了职工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后勤保障补给车”。
据初步统计,在农场疫情防控期间,全场党员干部为职工群众出车出人为居民购买药品、米、面、油、盐等生活用品的好事,共计600余件。
疫情当前,甘河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连日来,全场职工群众自发地掀起向武汉捐款活动。目前,全场职工群众共计捐款0.12万元,让人觉得心里暖流如潮……
天冷人心暖,疫情无情人有情。“现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们是不是该做点什么?”1月30日晚,在创业青年俱乐部的微信群里一位青年发出了这样的倡议。“是该做点什么了,现在口罩短缺,我们青年有没有渠道可以订到货啊?”“据我了解,现在医院和各卡点很缺口罩等物资”……倡议发出,在俱乐部的群里大家开始了讨论,几分钟的时间,青年们广泛的参与进来,各抒己见。
这时,甘河农场创业青年俱乐部的负责人梁丽颖、戴成代表全体创业青年与农场团委负责人沟通后,与集团公司团委副书记马晶晶取得了联系,马书记非常赞同大家的想法,并积极协调其他农场的青年,是否有渠道能订到消毒液、口罩等物资,不到一小时的时间,一份《倡议书》发到了大垦区创业青年俱乐部的微信群里,倡议书一发出,便得到了全局创业青年的点赞,大家纷纷开始捐款,仅仅用了12小时的就筹集资金17000元,其中,甘河农场20名青年捐款3500元。
2月4日,第一批防疫物资已经到货,分发到了各农场的抗疫一线,解决了燃眉之急。剩余物资也都在运输路上,这些物资为一线的抗疫工作者送去了创业青年的一份关心和保护。
近日,农场一队困难职工赵小军向队长郑立新提出强烈要求:“我家虽然是困难户,可我却一直关注着国家的疫情防控,得知武汉物资紧缺,我家捐100元钱,也算是为防控疫情出一份力吧。”郑队长知道他家十分困难,本想拒绝他的请求,可是又无法拒绝。
防控疫情以来,农场各单位职工纷纷献出爱心,情暖防控一线,充分彰显了农场职工的责任与担当。
党的关怀暖人心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工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站在第一线”。该场党委发出号召,要求领导干部靠前指挥,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正月初七,我们就返岗上班了。现在,我的妻子在上海住院呢,没办法啊,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我只能舍小家,顾大局,为全场老百姓安全考虑啦!”甘河农场派出所所长李振兴含着泪讲。
他的妻子李红岩因肝脏萎缩、硬化,失去正常功能而住进了上海的一家医院,大夫说要保命必须做肝脏移植手术。她经过了长达5个月住院观察、治疗和找肝源的准备工作,最后病情严重了,不得不住进ICU病房,一直到去年年底,才做上手术。手术成功了。但是,大夫嘱咐术后的3个月住院观察很重要,需要家人日夜陪护。李振兴只好让女儿李梦瑶陪护妻子,他的女儿也因此丢掉了珠海的工作。
在这个非常时期,李振兴放弃了病床上重病的妻子而坚守战位,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和各项安保工作,全力守护群众的健康与安宁。
的确,正是因为有了像李振兴一样抗击疫情的战士们的坚守,我们遇到困难时才能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在这个特殊时段,他们又都处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更脱不开身回家照顾家人。“疫情就是命令,一家不圆万家圆,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全场广大群众能过的平安。”李振兴坚定地说。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大,排查难、组织难、疫情控制难,为严防死守, 农场成立党员突击队25个,还成立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农场统筹调动整合各方面力量资源,各生产队以党组织为堡垒、党员干部为核心,在有队区的生产队组建18个疫情防控“卡站”,场部住宅楼小区共设置9个卡点,摸排外地流动人口和春节返乡人员。全场形成了“地方政府+社区+农场+生产队+责任区党员+农牧户”六级疫情防控模式,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从而使得一项项有力的措施,在基层凝聚起磅礴力量,让党旗在农场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疫情防控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居民住户认识不足,每天进出家门的人员多,给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我负责场部9个住宅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他的辖区有约1600多户,5000多口人,工作量很大。共有20余名志愿者24小时顶班值岗,劝导、排查和登记工作量大,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农场副场长田保国同志很有体会地说。面对上千人口的小区,可想而知,工作量非常大。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从正月初五开始,有的场领导就已经返岗积极协调地方政府、街道社区和交警队做好疫情防控,部分场领导因家在大杨树连续半个月不回家,天天靠吃方便面充饥。
2月12日晚,农场六队领导班子每天坚持做好宣传工作,叮嘱大家要尽量少出门、不出门、不聚会,带好口罩,勤消毒,坚决不给国家添乱做贡献。同时,为做好职工群众日常生活物质保障工作,六队领导班子积极主动利用连队微信群与职工群众沟通,在每天换班之际义务为职工群众购买大米、面粉及药品等日常物资,确保职工群众无后顾之忧。
六队居民杨宝看到队领导为职工群众的安全默默地守护着,每天只能吃方便面充饥,很辛苦,于是特意回家把自家的玉米、豆包、咸菜端来,犒劳领导。看到这一幕,让六队值班领导激动不已!连日来的疲惫感一下子就消失了。
还有,57岁的农场七队党员宋年红,带领儿子和儿媳妇爷四个不畏艰险,义无返顾地一起投入到农场疫控一线抗击疫情,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赞扬。
党员宋年红在农场七队居住,每天的他都是积极支持队长书记搞好疫情防控工作,主要工作是巡逻、劝阻外来人员和播放宣传广播等。
儿子宋立柱和宋立根都是党员,在农场民心小区卡点和AB座综合楼卡点值班。儿媳则是奋战在医院的一名护士。疫情发生后,他们接到单位领导通知后,宋立柱和媳妇夫妻二人立即回到工作岗位上,家里还有不满5岁的孩子,只能送到宋立柱妈妈家代为照顾,无形中让年迈的妈妈增加负担,连轴转式的忙碌、高强度的工作、紧绷的神经,没有压垮宋年红一家人的坚强意志。在疫情面前,他们继续充当先锋,奋战一线,用付出、用坚持为职工群众的保驾护航,以无私的付出彰显着党员初心与使命。
防疫阻击战打响以来,二十二队党支部书记王凤英在家义务为卡点的志愿者们烙饼和炒菜,不怕危险亲自把热腾腾的饭菜给送到他们的手里,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据了解,因非常时期,全场干部从场领导到基层干部,从农场值班室到各个卡站和卡点,党员干部们24小时坚守在抗击疫情的岗位上,他们把抗击疫情保护好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
涓滴细流,汇聚成河。疫情发生后,该场社会各界人士、青年志愿者、党员团员纷纷通过各种形式捐款捐物,将一份份沉甸甸的赤诚爱心献给奉献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为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汇聚磅礴力量。
2月15日上午,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甘河农场党委率先向支援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缴纳第一笔党费5500元人民币,党员们有的通过微信红包转账、有的是现金等形式捐款缴纳第二笔党费、第三笔党费……为武汉疫情防控献一份爱心。全场党员干部交纳“支持疫情防控”党费共计6.251万元。另外,还有11名党员线上扫码捐款0.075万元。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农场场部个体商户们自发地组成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每天都会有个体商户志愿者们为各个卡点疫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免费送水果和可口的饭菜,犒劳工作人员们。目前,他们已经为9卡点免费送饭菜和水果、矿泉水等约30余件......他们用爱心和一己微薄之力助力疫情防控,汇聚成抗击疫情防控的强大力量。
“病毒无情,人有情! 2月4日上午,甘河农场十五队养殖户王晓林被自家发疯狂躁的牛用犄角顶伤,因当时牛犄角正好顶在王晓林的胸口部位,他的伤情很重,出现了昏迷呕吐现象,脸部也划伤。
这可吓坏了王晓林的妻子,她急忙求助正在连队值班的刘野帮忙。
刘野闻讯后赶到王晓林家中。因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刘野立即向农场副场长杜照军报告。杜照军得知情况后,马上与街道社区和医院相关负责人沟通……。
看到受重伤的王晓林,刘野心急如焚,并用自己的车迅速将王晓林送到农场医院,在副场长杜照军的积极协调下医院医护人员已做好了准备,给王晓林测了体温,并开具体温证明。因王晓林伤情较重农场医院不具备治疗条件,只能就近转院到大杨树医院进行治疗。但是正处于非常时期,甘河农场到大杨树中途有好几个检查站,后又经农场领导与集团公司办公室领导请示,几经周折,最后才用急救车120把王晓林送到大杨树医院进行了及时治疗。目前,王晓林已脱离了危险出院在家用药治疗。
“王晓林夫妻俩要给我钱表示感激之情,我怎么能要呢,我是党员,这是应该做的。”刘野说。眼下,夫妻俩正琢磨着要写一份感谢信,夫妻俩想好好感谢一下党员刘野和农场领导跑前跑后及时相救,把他们当成了不离不弃的“亲人”来看待,真是感激不已。
疫情当前,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党性和担当!2月7日,农场九队职工李峰家属到队部找到队长许新奎,李峰腰部扭伤在家卧床已经四五天未见好转。得知这一情况后,许新奎积极帮忙联系医院检查,许队长立即与农场医院联系沟通,并驾驶自己车辆将李峰夫妇送往医院检查,到了医院跑前跑后的,前后检查事宜均帮助他办理。
由于检查时间较长,许队长又回到九队继续工作,当天下午两点多,李峰检查出结果后,他又驱车到农场医院将李峰夫妇接回送到家中,并告知如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到党支部找队领导。
防控期间,队干部承担着职工群众日用所需采购,为尚军家购养养药品,为老职工卢军采购米面粮油等,这些已经变为常态。非常时期,九队干部24小时坚守一线不放松,成为职工群众 “保护神”。
与九队领导班子一样,全场各基层生产单位领导干部个人的私家车,全部成为了职工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后勤保障补给车”。
据初步统计,在农场疫情防控期间,全场党员干部为职工群众出车出人为居民购买药品、米、面、油、盐等生活用品的好事,共计600余件。
疫情当前,甘河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连日来,全场职工群众自发地掀起向武汉捐款活动。目前,全场职工群众共计捐款0.12万元,让人觉得心里暖流如潮……
天冷人心暖,疫情无情人有情。“现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们是不是该做点什么?”1月30日晚,在创业青年俱乐部的微信群里一位青年发出了这样的倡议。“是该做点什么了,现在口罩短缺,我们青年有没有渠道可以订到货啊?”“据我了解,现在医院和各卡点很缺口罩等物资”……倡议发出,在俱乐部的群里大家开始了讨论,几分钟的时间,青年们广泛的参与进来,各抒己见。
这时,甘河农场创业青年俱乐部的负责人梁丽颖、戴成代表全体创业青年与农场团委负责人沟通后,与集团公司团委副书记马晶晶取得了联系,马书记非常赞同大家的想法,并积极协调其他农场的青年,是否有渠道能订到消毒液、口罩等物资,不到一小时的时间,一份《倡议书》发到了大垦区创业青年俱乐部的微信群里,倡议书一发出,便得到了全局创业青年的点赞,大家纷纷开始捐款,仅仅用了12小时的就筹集资金17000元,其中,甘河农场20名青年捐款3500元。
2月4日,第一批防疫物资已经到货,分发到了各农场的抗疫一线,解决了燃眉之急。剩余物资也都在运输路上,这些物资为一线的抗疫工作者送去了创业青年的一份关心和保护。
近日,农场一队困难职工赵小军向队长郑立新提出强烈要求:“我家虽然是困难户,可我却一直关注着国家的疫情防控,得知武汉物资紧缺,我家捐100元钱,也算是为防控疫情出一份力吧。”郑队长知道他家十分困难,本想拒绝他的请求,可是又无法拒绝。
防控疫情以来,农场各单位职工纷纷献出爱心,情暖防控一线,充分彰显了农场职工的责任与担当。
党的关怀暖人心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工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站在第一线”。该场党委发出号召,要求领导干部靠前指挥,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正月初七,我们就返岗上班了。现在,我的妻子在上海住院呢,没办法啊,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我只能舍小家,顾大局,为全场老百姓安全考虑啦!”甘河农场派出所所长李振兴含着泪讲。
他的妻子李红岩因肝脏萎缩、硬化,失去正常功能而住进了上海的一家医院,大夫说要保命必须做肝脏移植手术。她经过了长达5个月住院观察、治疗和找肝源的准备工作,最后病情严重了,不得不住进ICU病房,一直到去年年底,才做上手术。手术成功了。但是,大夫嘱咐术后的3个月住院观察很重要,需要家人日夜陪护。李振兴只好让女儿李梦瑶陪护妻子,他的女儿也因此丢掉了珠海的工作。
在这个非常时期,李振兴放弃了病床上重病的妻子而坚守战位,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和各项安保工作,全力守护群众的健康与安宁。
的确,正是因为有了像李振兴一样抗击疫情的战士们的坚守,我们遇到困难时才能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在这个特殊时段,他们又都处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更脱不开身回家照顾家人。“疫情就是命令,一家不圆万家圆,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全场广大群众能过的平安。”李振兴坚定地说。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大,排查难、组织难、疫情控制难,为严防死守, 农场成立党员突击队25个,还成立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农场统筹调动整合各方面力量资源,各生产队以党组织为堡垒、党员干部为核心,在有队区的生产队组建18个疫情防控“卡站”,场部住宅楼小区共设置9个卡点,摸排外地流动人口和春节返乡人员。全场形成了“地方政府+社区+农场+生产队+责任区党员+农牧户”六级疫情防控模式,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从而使得一项项有力的措施,在基层凝聚起磅礴力量,让党旗在农场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疫情防控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居民住户认识不足,每天进出家门的人员多,给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我负责场部9个住宅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他的辖区有约1600多户,5000多口人,工作量很大。共有20余名志愿者24小时顶班值岗,劝导、排查和登记工作量大,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农场副场长田保国同志很有体会地说。面对上千人口的小区,可想而知,工作量非常大。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从正月初五开始,有的场领导就已经返岗积极协调地方政府、街道社区和交警队做好疫情防控,部分场领导因家在大杨树连续半个月不回家,天天靠吃方便面充饥。
2月12日晚,农场六队领导班子每天坚持做好宣传工作,叮嘱大家要尽量少出门、不出门、不聚会,带好口罩,勤消毒,坚决不给国家添乱做贡献。同时,为做好职工群众日常生活物质保障工作,六队领导班子积极主动利用连队微信群与职工群众沟通,在每天换班之际义务为职工群众购买大米、面粉及药品等日常物资,确保职工群众无后顾之忧。
六队居民杨宝看到队领导为职工群众的安全默默地守护着,每天只能吃方便面充饥,很辛苦,于是特意回家把自家的玉米、豆包、咸菜端来,犒劳领导。看到这一幕,让六队值班领导激动不已!连日来的疲惫感一下子就消失了。
还有,57岁的农场七队党员宋年红,带领儿子和儿媳妇爷四个不畏艰险,义无返顾地一起投入到农场疫控一线抗击疫情,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赞扬。
党员宋年红在农场七队居住,每天的他都是积极支持队长书记搞好疫情防控工作,主要工作是巡逻、劝阻外来人员和播放宣传广播等。
儿子宋立柱和宋立根都是党员,在农场民心小区卡点和AB座综合楼卡点值班。儿媳则是奋战在医院的一名护士。疫情发生后,他们接到单位领导通知后,宋立柱和媳妇夫妻二人立即回到工作岗位上,家里还有不满5岁的孩子,只能送到宋立柱妈妈家代为照顾,无形中让年迈的妈妈增加负担,连轴转式的忙碌、高强度的工作、紧绷的神经,没有压垮宋年红一家人的坚强意志。在疫情面前,他们继续充当先锋,奋战一线,用付出、用坚持为职工群众的保驾护航,以无私的付出彰显着党员初心与使命。
防疫阻击战打响以来,二十二队党支部书记王凤英在家义务为卡点的志愿者们烙饼和炒菜,不怕危险亲自把热腾腾的饭菜给送到他们的手里,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据了解,因非常时期,全场干部从场领导到基层干部,从农场值班室到各个卡站和卡点,党员干部们24小时坚守在抗击疫情的岗位上,他们把抗击疫情保护好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