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569字,预计阅读3分钟
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工作牵动人心,引人关注。所以当2月28日上午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了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的更多细节后,不少媒体就开始援引翁铁慧副部长的回答内容,公布诸如“今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之类的消息。
但殊不知,教育部到现在也无法断定,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就能比去年增加18.9万人。翁铁慧副部长在发布会上的原话也留有余地,说的是“可能”会增加18.9万。
笔者在这里指出这点质疑,也不只是在玩简单的文字游戏。如果大家能对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也就能审慎辨别媒体公布的内容。
当前的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还是由国务院授权设立的政府内部审批事项,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每年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总量,并非由教育部一家确定,正如翁铁慧副部长在上述发布会上所言,教育部是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精准测算的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那么,由此测算出的18.9万人的扩招规模也就可能还有改变的余地,比如具体规模或在其他相关部门的建议下有所调整。这是笔者认为不能过早断定今年硕士研究生就扩招18.9万人的第一点原因。
更为关键的第二点原因是,每年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总量也不能完全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说了算,这些部门可以提出招生计划的安排建议,但最终招生计划还要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正式执行。
这是因为,每年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总量需要纳入提前全国人大会议审议的当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当然,每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当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涵盖国计民生的众多指标,研究生招生计划数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待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测算清楚、提出建议后,一般也不会被全国人大会议否决——当然,也有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建议有关部门应该放权,逐步淡化年度招生计划的管理模式,但这不是本文关注焦点。
而且,也不是所有高校都要等待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招生计划总量、教育部下达分校招生计划后,再开始复试等研招后续流程——后续招生流程和招生计划被审议的流程并非严格的先后顺序,可以并行不悖。
按照往年惯例,34所自主确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即“自划线高校”)一般都是在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前就可以公布各自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
但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这种正常节奏安排。一方面,教育部已印发通知明确,今年自划线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要推迟进行;另一方面,原定于今年3月5日开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也已被决定推迟召开。
所以,我们就更不能在如今就保证今年硕士研究生的扩招规模一定是18.9万人。
此外,第三点原因是,即便最终的扩招计划确是18.9万人,实际扩招规模可能也不是这个数字。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我国2019年研究生招生预期是93.3万人,但国家统计局昨日(2020年2月2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则显示,2019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量为91.7万人,不及预期。
综上所述,现在还不是确定今年硕士研究生扩招规模的最佳时机,目前各大高校也尚未接到教育部下达的分校招生计划。
如果各位比较关注具体扩招规模,不妨等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时,查看届时提请大会审议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上究竟是怎么说的。
至于2021年硕士研究生是否会“缩招”,根据200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在2003年“非典”之际扩招的基础上又继续增长的历史先例及近年来研究生招生保持增长的态势综合判断,笔者认为,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大概率仍会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
本期作者:方略研究院北京研究分站 许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