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阳县大庙镇高陈村一排排大棚前,大棚种植户常群兴奋地告诉笔者,自己承包了30个大棚,占地面积约26亩,每棚内栽植桃树3行,密植栽种甜黄桃2086棵,第二年就可挂果,亩产约1600斤,第三年后可稳定在亩产4000斤以上。为了增加收益,大棚经营户充分利用大棚空间,采取立体种植的模式,棚内间种西瓜、甜瓜等瓜果蔬菜。
大庙镇有多处这样的大棚桃树种植点,桃子销量一直很好,供不应求,主要销往南京、滁州、蚌埠等地的大型超市。规模大棚的种植和产业项目的发展,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既能够增加村集体收入,又能带动脱贫户进棚务工、稳定增收,实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凤阳县大庙镇镇长、镇级林长王树钧介绍,高陈村原为凤阳县21个贫困村之一,为实现脱贫摘帽,2016年建成的大棚扶贫项目承包给群众种植蔬菜,帮助群众实现脱贫增收。大棚已运营近5年,多处损坏,很难发挥产业项目效益。大庙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精神,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镇村林长主动作为,积极履职尽责,在多方调研适宜大棚栽植的桃树产业项目后,牵线搭桥与大棚种植经营能手重新签订了承包经营协议。并对老旧破损的覆膜和钢架结构进行维修和加固,使高陈村的大棚项目又恢复了“生机”。
据悉,凤阳县林业等五部门已联合印发《凤阳县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规划到2025年,全县新增造林1万亩,全县林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脱贫人口和防返贫监测对象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国土绿化和发展生态产业,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王桂林)

经营户在大棚内对桃树进行日常管理
【来源:滁州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