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99606981057802431@qq.com
首页 > 社会 > 正文

兴化这个村一盘“活”棋走出共同富裕路

2022-05-17 05:33:21      点击

盘活资源、活化要素、灵活就业,一盘“活”棋,引领兴化市沙沟镇沙北村走上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前不久,省农业农村厅遴选确定的100个全省“共同富裕 百村实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发展典型案例中,沙北村作为资产盘活型案例成功入选。

 

盘活集体资源,将经营权转变为股权

沙北村有9100多亩鱼塘和藕田,多年前由各户自行开发、自主经营。由于塘口面积小、标准低,加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养殖户和种植户从中获得的收益逐年下降。前几年,盈、亏、保本的比例基本为3:3:4。这种模式不但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由于一些村民私下发包和转租,造成集体“三资”管理上的混乱。

2017年,沙北村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将承包到期的资源收回村集体,村民的所有权、经营权转变为股权。在此基础上,对塘口实施改造,全村数百个塘口整合改造为80多个,最大的有700多亩,小的也有20亩左右。改造后的塘口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招标。当年,到期塘口的承包价由以前的每年每亩800元提升到1300元。

在实施生产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沙北村实行分配制度的改革,由原来的以各户田亩数分配变为以集体成员数分红,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拥有股权的村民实行分红。2021年, 2368名“村民股东”人均分红近4000元。

实施产权制度改革5年来,沙北村的集体收入从2017年的96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8万元,从负债80多万元变为账面结余300多万元,村集体年可支配收入增长到去年的200多万元。

激活生产要素,挖掘资源“增值”潜力

共同富裕的前提是提高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关键在人。沙北村优化配置,激活生产技术、种养结构、市场销售等方面的要素,促进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资源的“增值”。

沙北村从有生产经验的“老农”、有创新能力的“新人”中培养新型农民,将以前的一家一户经营转变为向能人大户集中,全村的种养业实现了规模化。孙天龙从事鱼塘养殖已有20多年,他承包了两口共770亩的鱼塘。成鱼销售一般集中在秋冬季,他打破常规实施错峰销售,去年清明节期间销售的成鱼,价格比春节期间每斤还高出1元,平均每亩纯收入3000元,全年收入200多万元。去年,章为明以每年每亩1730元的标价承包660亩藕田,引进“新35”水果型荷藕品种,荷藕种植实现由蔬菜型向水果型的跨越,同时也拉长了销售期。近年来,沙北村推广4000多亩荷藕套养小龙虾、泥鳅等复合种养模式。

2020年,沙北村成立生态养殖协会,全村4510亩鱼塘的32户养殖户全部加入协会。在每月10日的会员固定活动日期间,会员们交流新经验、推广新技术、引导新模式,探索制定了沙北村生态养殖标准,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水产品质量的提高。

促进灵活就业,百姓生活更有质感

就业是共同富裕的保障。集体资源集中到大户手中后,那些从塘口解放出来的村民怎么办?沙北村抓住灵活就业的“牛鼻子”,让村民获得稳定、可预期的收入。

村民王建成在村干部的帮助下,2018年在沙沟集镇创办了金沙沟大酒店,凭着特色菜品和诚信经营,目前酒店已成为沙沟集镇规模最大的餐饮场所。对村民创业中遇到的困难,村干部全力帮助化解。村民王步兵在集镇从事农资经营,今年疫情期间,他从云南购进的400吨复合肥发到东台火车站后,一时进不了兴化。村干部帮他办理了相关手续并跟踪押车,将复合肥运抵沙沟。据初步统计,目前,沙沟集镇从事三产服务业的人员中,沙北村人就占了一半。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实现充分就业同样一个都不能少。陈洪喜一家五口人中三人残疾,村里为他家提供了卫生保洁的公益岗位。父子俩4万元的工资,加上2万多元的分红,一家人年收入6万多元。沙北村每年从村集体收入中安排35万元,对家庭困难群众进行收入调节,兜住民生“网底”。

李祝海 姜洪义 宗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应种尽种 一亩地也不撂荒
下一篇:“找问题、想办法”五华区社保局切实保障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