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99606982838403369@qq.com
首页 > 社会 > 正文

第六届中国民族文化遗产论坛在厦门举行

2020-12-01 14:26:16   光明网   

11月28-29日,“第六届中国民族文化遗产论坛”在厦门鼓浪屿国际社区世遗保护单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全国19个省的高校、科研院所12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


      本次论坛由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专委会共同主办,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闽台濒危非遗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东南海洋史研究”课题组承办。


      为期两天的论坛共分8个会场,发表论文46篇,从民族海洋海事遗产、民族文化、艺术遗产、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化开发、国际民族文化遗产经验与教训等多角度,对国内外民族文化遗产在开发前后产生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和开拓性的概念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为厦门乃至全国非遗保护与产业化开发提供重要的借鉴与理论参考价值。如刘芝凤教授提出“弱经济价值非遗”新概念,将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现实生活中被市场经济边缘化的民间艺术、传统手工技艺归纳为“弱经济价值非遗”,在学术上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针对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出现的诸多问题,专家提出验收和“学术督理跟踪制”、“文化产权资本化”等诸多学术概念,为解决开发商与开发景区民众的利益根本问题提供了思路。(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伟珍 通讯员 徐丽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专家在厦门热议中国电影衍生产业规范化
下一篇:《探索与争鸣》创刊3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沪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