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其后裔为什么在上海?弘扬方孝孺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研究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近日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方孝孺研究专委会(简称方孝孺研究会)成立暨召开研讨会的初衷。
方孝孺二十五世孙(上海浦东方孝孺纪念馆创始人)方庆平说,提起先祖方孝孺,我从幼年时就听长辈经常讲起。他是皇帝老师,被诛十族后,有个小囡从浙江逃到上海改余姓,多少年后平反、复方姓时,松江建老祖宗祠堂。当时我们南方家宅客堂内悬挂“有成堂”匾;方家典当有皇帝平反昭雪的“圣旨”匾额。我父临终时再三嘱托要写好我们的家谱、家史。“我身负父辈遗嘱的重托,从2012年开始带领团队沿着正学公的足迹去宁海、南京,包括福建宁德、江苏等地以及上海境内的奉贤、松江、南汇搜集史实,求真,求实、求是。”
方孝孺(1357-1402),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著有《逊志斋集》《方正学先生集》,曾被姚广孝誉为“天下读书种子”。因辅佐建文帝实行建文新政,又被称为“帝师”。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方孝孺拒为其草拟诏书,被朱棣凌迟于南京聚宝门外。方孝孺不惧生死、坚守名节、以身殉道、为国捐躯的正气精神一直为人所赞颂,后世称其为“正学先生”。
方孝孺后裔衍传至今,已有二十七世。其后人秉承先祖精神,不乏有志之士。如方孝孺十世孙方忠奕在张献忠进犯四川时,为国捐躯,守城而死;方氏后人中亦有成为中共地下联络点联络员,为革命事业奉献力量者。
这些史实得到了史志界专家的充分认可。2018年6月经上海市、区相关部门批准,在上海浦东新区航头镇丰桥村成立方孝孺纪念馆,2019年11月被批准为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理事会员单位。
方孝孺“刚正不阿,以身殉国”的正气精神一直鼓舞着后世的人们。其“克己复礼,言传身教”的家风,得到了后世的认可,他的民本思想对“乡村振兴”也起到积极作用。
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认为,方孝孺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深入研究,大力宣传。
作为首任方孝孺研究会会长,王依群指出,方孝孺研究会下一步将深入挖掘、系统研究方孝孺思想,同时,要整合多方资源、采取出版连环画、拍摄影视剧等多种形式,积极传播方孝孺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悉,方孝孺纪念馆已于9月9日开始接受各体类团与个人前往参观。(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孟歆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