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做了通报:全省除无病例的12个县(市、区)外,连续5天无新增病例的县(市、区)有53个;连续4天无新增病例的县(市、区)有57个;连续3天无新增病例的县(市、区)有62个。
浙江将继续落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 ”的防控原则,坚持防疫优先、守牢底线,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 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实行一图(疫情图)一码(健康码)一指数(精密智控),预调微调防控的节奏、力度和方向,推动封闭式管控向精密型智控转变,实现差异化防控。具体来说:就是对于疫情高风险的1个县(市、区)和较高风险地区的11个县(市、区),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严格落实“八大管控机制”,坚决遏制疫情发展势头。
对于中风险的13个县(市、区),浙江坚持疫情防控优先,安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对于较低风险的17个县(市、区)和低风险的48个县(市、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 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实现疫情防控与百姓生活、企业生产、经济运行、社会秩序等多目标共进。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温州现在的疫情管控工作如何?患者救治如何?
温州市副市长汤筱疏:截至到2月14日24时,温州本地病例是292例,292例本地病例中227例与武汉旅居史,2月11日后,确诊病例数呈个位数增长。
从第一个病例确诊,到1月31日进入防输入的紧急状态,温州及时采取25条加1的措施,后来又提出12条进一步巩固,防止区域的扩散和蔓延。
截至2月14日24时,共管控了10.4万人,基层是付诸了很多心血。同时积极调动在外的温商,扩展采购渠道。坚持疫情的公开透明发布,每天一场发布会,精心准备,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在医疗救治上,温州全力以赴,精心治疗。目前温州有159例病人已出院,向所有重症病人采取集中收治,2月10日后,每天的出院人数持续高于确诊的人数。但还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此外,温州将加快制定复工复产计划,市场秩序等方案,确保防疫阻击战和经济发展都做好。
记者:总体治愈比例在逐渐上升,浙江在救治方法上是否已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感染病专家、浙大一院博士生导师盛吉芳:自疫情发生以来,浙大一院陆续有32位病人出院,这些病人来的时候病情较重。浙江省1月11日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经过不断摸索探索,根据方案的修订,制定出一套浙江的经验,写成经验版,预计将会在最近发布。
病毒性的传染性疾病,首先是抗病毒治疗,需要在72小时内治疗,对细胞的损伤少。抗病毒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统计了原先治愈出院的病例,初步发现在治疗中需要注意联合治疗,尤其是针对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其次是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最早时认为激素无效,但激素治疗要有足够剂量,足够疗程,还是有效的,疗程10-15天,每天1-5毫克。
再者要注重心理的调节,加强各个脏器功能的支持。现在突出的表现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较多。年轻人很快康复出院,留下来都是老年人。还有肝移植的病人,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尿毒症的病人等。
最后,预防感染也很重要。在治疗、护理方面,我们派了大量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在临床一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记者:海宁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现在企业复工复产的情况如何?
浙江海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濮新达:海宁是工业强市,仅规上企业就有29万余的市外员工。我们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 ”,制定了“七个一”方案,排摸了市外员工29.32万人,运用大数据,分析市外员工分布。
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员工如果通过公共交通返回海宁,一路上交叉感染的风险比较大。如何解决这个方法?我们通过指导全市企业,采取包机、包车的闭环方式接员工回海宁。
同时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包车产生的费用给予三分之二的补助。
我们希望各地员工都能平安顺利回到海宁。截止目前,全市复工企业已经达到1094家。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