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99606982838403369@qq.com
首页 > 社会 > 正文

众志成城 打赢防疫抗疫阻击战

2020-02-05 09:23:07   光明网   

【安心】冲在一线,义不容辞

光明日报记者 严红枫 陆健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赫蒲

1月31日上午,杭州火车东站到达层已不见往日旅客往来穿梭的繁忙场景,只有少量旅客戴着口罩、拖着行李箱走出出站口。

上午10:10,客运值班员陈敏园正对10个出站口进行巡查。她告诉记者,这是她早上8:30接班后的第二次巡查,一般来说,一个班下来,至少要转个七八圈。“尤其近期我们加强对到达旅客的体温检测,通过检查,就是要保证我们每一个岗位的设施设备运转正常,确保入城旅客安全。”陈敏园说。

当走到北5出站口时,陈敏园的对讲机里传来一段语音:“我是K4250次列车列车长,11号车厢发现一名发热旅客,现请求交站。”

“杭州东站收到!”陈敏园话音刚落,就电话通知医疗队工作人员赶往现场。

众志成城 打赢防疫抗疫阻击战

  面对疫情,人们纷纷献出爱心,温暖着身边的人。2月3日,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界湖街道党员志愿者为居家隔离的群众送来鲜花和生日蛋糕。新华社发(杜昱葆摄)

为做好疫情防控,防疫部门工作人员24小时在杭州火车东站驻点,以便在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做好发热旅客处置。

三步并作两步,陈敏园一路小跑直奔26号站台。在做好正常乘降作业的基础上,陈敏园安排站台工作人员用自己的身体为上下车的旅客划出了一道出站安全隔离通道,使发热旅客与其他旅客保持安全距离。

此时,医护人员一边对发热旅客进行体温测量,一边耐心询问旅客旅行和接触史。陈敏园前去和列车长做好交接。在所有旅客完成出站后,陈敏园和医护人员带着发热旅客一起出站做进一步隔离观察。

陈敏园是一名入党刚满一年的年轻党员,刚开始接触发热旅客的时候内心还有一丝害怕,问她怕什么,她坦率地说:“怕让女儿看到一位生病的妈妈。”

再问她想过逃避吗,她说:“从来没有,我既是一名铁路工作者,同样也是一名党员,冲在一线,义不容辞。”

说到这儿,她坚毅而肯定。截至2月4日,陈敏园已经累计参与处置6名发热旅客。

众志成城 打赢防疫抗疫阻击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天津机场成为抗疫最忙碌的“战场”之一,同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公安分局民警的赵宏伟与王艳夫妻随之投入了抗疫前线。图为2月2日赵宏伟与王艳夫妻在值勤。新华社记者宋瑞摄

说话间,陈敏园的手机响了,她告诉记者这是女儿打来的视频电话,今天她已经拒接3个了。

因为刚好在吃饭,一边吃也就一边接通了。原来,年前在疫情还没明显暴发的时候,陈敏园的丈夫就带着5岁的女儿一起回湖北襄阳过年了,陈敏园作为出站口值班员,她选择坚守岗位。

“本来年初六他们就都回来了,后来襄阳那边疫情日益严重……”说着说着,陈敏园的眼角湿润了起来。

“妈妈别哭,看看我给你画的画。”陈敏园的女儿一边说着,一边在视频的那一端拿出了一张画,“这个就是妈妈,你在看着我和爸爸。”就这样,一张新年全家福在视频的画作中呈现了出来。

“妈妈,你也要小心那个钉子一样的病毒,很厉害的。”女儿叮嘱着妈妈。

众志成城 打赢防疫抗疫阻击战

近日,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在疫情防控关键区域,成立了第一批23个临时党支部,开展居民信息摸排、帮居家隔离户代买所需用品等工作。1月31日,他们为居家隔离户送去代买的体温计和消毒液。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说到这里,即便戴着口罩,也难以止住陈敏园泉涌一般的泪水。陈敏园的丈夫也出现在视频中:“老婆,你也要注意身体,小宝我会照顾好的。”

“我会的,等疫情有好转我们就可以团聚了,我先去上班了,你们照顾好自己。”其实,陈敏园不是着急挂断电话,而是不想让家人看到自己止不住的泪水。

在杭州火车东站,像陈敏园一样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虽然他们不是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但一样恪尽职守,守卫着这座城市。

2020年春节假期,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杭州火车东站累计完成旅客发送29.67万人次,不及往年同期的三成。但这期间,杭州火车东站共完成了浙江三批次医护人员支援武汉的运输保障任务。

“疫情面前,我们就是要发挥好党员突击队作用,努力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当好城市大门的守护者。”杭州东站党总支书记方晓红说。

众志成城 打赢防疫抗疫阻击战

2月4日,广西第二批赴鄂抗疫医疗队出征,医疗队队员在出征仪式上宣誓。新华社记者 周华摄

【同心】医护夫妻档奋战“疫”线

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冯茜

平日里,他们平凡如你我,看病、护理,都是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生活里,他们柴米油盐茶,是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恩爱夫妻;疫情来临,他们成为战友,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彼此支撑,惺惺相惜。

宁波慈溪市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治定点医院。这里的几对医护夫妻档,讲述着他们并肩作战的坚守。

孙益青&徐毅:你下班星满空,我出发日初升

重症监护科护士孙益青,加入宁波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已经好几天了,她的丈夫徐毅发了条朋友圈:“你奔赴援武汉,我战斗在慈溪!你下班星满空,我出发日初升。责任和担当,入党宣誓永不忘。疫病无情肆虐,你我共抗争……”

众志成城 打赢防疫抗疫阻击战

近日,甘肃省山丹县美术馆的陈学斌创作了一幅幅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疫情防控漫画作品,让更多人了解疫情防控知识,得到了群众的赞赏。图为2月4日,山丹县市民在观看疫情防控漫画。王将摄/光明图片

徐毅深深牵挂着妻子。妻子到武汉后被安排到武汉肺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班次是12小时轮岗。这意味着,一旦进了重症监护病房12个小时不能出来,进了病房又不能带手机,所以他想以朋友圈这种形式支持妻子,与之共勉。

孙益青也只能趁空在微信里报平安,寥寥数语后,又投入到战斗中。

“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这是徐毅最想对妻子说的话。而他自己,也放弃了休假,奔波于病毒样本的送检途中。

陆亚君&陈维迪:有你支持,给了我最坚定的信念

大年三十,一条关于号召医务人员支援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提示在医院工作群里响起,感染科的陈维迪也第一时间报了名。

第一批支援武汉的队伍名单下来,没有陈维迪。不过很快,“好消息”又来了。正在上发热门诊的陈维迪,接到主任第二批增援武汉的通知,陈维迪一口答应:“我愿意,我去!”

“‘非典’时期,我还在读大学,没机会碰上这样的救治工作。现在我有机会去疫区,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晚饭时,陈维迪将消息告知家人。“起初父母很担心,我妈都快哭了,舍不得。好在我老婆也是一名医生,她理解我,支持我,最终说服了老人。老人说,国家需要你,就要义无反顾。”

这一夜,陈维迪的妻子陆亚君也无眠了。她发了长长的朋友圈:“其实我们都害怕、恐慌。正如网上很火的那句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像前辈一样,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相信在国家卫健委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下,疫情会雨过天晴。”

吴梓苗&冯杰:老婆,生日快乐1314

自从发热门诊筹建后,43岁的感染科副主任吴梓苗几乎就没离开过:“特殊时期,感染科首当其冲!”吴梓苗的丈夫是医院医务科科长冯杰。疫情来袭,冯杰被派去负责隔离留观病房。夫妻俩都到了最前线。

儿子正读高一,只好请奶奶到家来照顾。从医院下班回家,吴梓苗夫妇就开始“自我隔离”,尽可能离家人远一些。

正月初九是吴梓苗的生日。冯杰没有忘了这个特殊的日子。一句“生日快乐”让吴梓苗眼眶湿润了。丈夫、家人的支持,让她更有力量,“1314”的红包则寓意着一生一世。最简单的表达,却是彼此心照不宣的爱恋与记挂。

杨旭女&袁国平:职责所在,都是应该的

“留观室筹建情况怎么样了?护理人员人手够吗?流程有无问题?”49岁的杨旭女是医院护理部主任,从事护理工作30多年。疫情面前,她带领护理部750多名护理人员进入紧急战斗状态,毫无退缩。

连日来,医院陆续启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隔离留观室,并充实一线护理人员,而护理部主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领头羊”作用。人员配备,安排调度,既要保证一线,又要满足病房需求。大事小事,事无巨细。

杨旭女的丈夫是医院检验科科长袁国平,虽不与病人直接接触,却与各种细菌病毒打交道,也须仔细、严谨。“你前几天小感冒,注意适当休息”“做好防护,你自己保护好自己”……休息时,夫妻俩会彼此发个微信,叮嘱一句。

两人都坚守着岗位,家里只能靠女儿承担起家务。女儿袁蕾今年23岁,趁大学放假,在家练起了厨艺。

每到下班时分,杨旭女的手机里总会跳出女儿询问何时回家的微信。“其实,我们职责所在,都是应该的。倒是女儿,感觉她一下子长大了,也不觉得辛苦了。”杨旭女说。

【暖心】“流动菜店”进山村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光明日报通讯员 闫盛霆

“流动的菜店,上门的配送。兴隆果业抗疫蔬菜来了。”2月2日下午,“流动菜店”来到了山东淄川区太河镇东石门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太河镇按照上级安排,号召群众尽量减少外出。随着疫情的发展,公交停运、农贸市场关闭,太河镇又地处偏远山区,最远的村离城里有100多里,村民普遍缺少交通工具,部分群众家中蔬菜、水果、米面等基本生活物资储备不足,给群众生活带来困扰。

“春节过完了,老百姓家里的蔬菜水果也差不多吃完了。镇上主动联系,挑选淄川城里信誉好的兴隆果业超市负责进货,定时到村里送货,平价卖给村民。”镇党委书记张行海说。

目前,太河镇已与兴隆果业超市签订协议,疫情防控期间,兴隆果业将在太河镇定期开展生活物资免费配送服务,太河镇政府协助做好消杀工作,并安排专人配合做好送菜活动,为配送服务保驾护航。配送服务将覆盖全镇95个村,让太河镇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绿色、安全、低价的蔬菜水果。

此前的2月1日,“流动的菜店 上门的服务”送菜下乡活动启动,选择了比较偏远的太河镇峨庄、纱帽和土泉3个村。当天下午,42种共计4000斤的各类蔬菜、水果、面粉、食盐等货品被售卖一空。

兴隆果业安排专人采购,每天上午储备货源,下午开车到30公里以外太河镇,将安全、绿色的高质量果蔬、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免费配送至各村指定地点,以进价向村民出售,让山区百姓在疫情防控期间依然能够购买到质优价廉的蔬菜。

“家里备的菜昨天就吃没了,白面也就还能在坚持三五天,昨天还跟老伴愁这个事了,孩子住城里,现在路都不好走,想给送也不方便,多亏了政府帮我们解决了难题。你看这菜花,比平时大集上还便宜8毛呢。”峨庄村的王元爱买完鸡蛋、菜花后向记者说起这特殊冬日里的温暖。

【爱心】“我们也是中国人”

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 王忠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有位留学生,取了一个与大文豪“郭沫若”一样的名字,在我国齐心战“疫”的时候,用实际行动为他所热爱的中国加油。

“郭沫若”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疫情当前,他从乌兹别克斯坦采购了12000个口罩和一些药物,带回中国,赠予母校广外。“我也是中国人。”在“郭沫若”心里,他始终觉得自己也是中国的一分子。尽管身在远方,“郭沫若”也尽自己所能表达对广外、对中国真挚深切的关心。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另一位广外留学生费灵芝也始终与中国同在,始终坚定地支持中国。实际上,广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郭沫若”和“费灵芝”,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应援”。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言,却说着同样的话:“我爱中国”“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广外是中国最早具备对外汉语教学资格的院校之一。每年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00名国际学生来校学习,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早已将中国牢牢放在了心上,早已将中国当作第二个家乡。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05日 04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普及抗疫知识,老年画成为新载体
下一篇:战“疫”!文艺界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