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年,春节展销市场旁,一位大爷在制作爆米花。 |
![]() |
2019年,市民购买烟花爆竹后直接用手机扫码付款。 |
![]() |
2016年,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把厨房的液化气钢瓶充满,雪中这位师傅在送液化气。 |
![]() |
2015年,春节前的集市,大葱家家必备,寓意来年生活充裕。 |
![]() |
2016年,集市出口,一位男士提着大公鸡和青菜在叫出租车。 |
1998年,我便开始用镜头记录家乡的春节。
我的家乡,辽宁丹东,是座美丽的边境城市。古长城的东段起点虎山长城,抗美援朝跨过的鸭绿江大桥,都在这里。
我喜欢在雪天外出拍摄。瑞雪兆丰年,春雪纷飞、红色充盈的画面,总是让新春的氛围愈加浓郁。
春节前的集市很有意思。大葱和生菜,过年必备,寓意生活充裕、生财有道。一到下雪天,商贩会把蔬菜等运到小区,方便人们购买。一位卖生菜的大姐告诉我,孩子都成家立业了,两口子都有了新农合医保,身体没啥毛病,平时在自家大棚里忙活,小日子过得很开心。
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些年,丹东的春节市场空前繁荣,各类年货应有尽有。不仅如此,丹东许多家庭都买了轿车,年货的置备能力大大增强,走亲访友更加方便。近年来,还出现了移动支付,出门不用带现金,购买鞭炮手机支付。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想过的。
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工艺在丹东依然保留着。这位老者崩爆米花时高喊“响”的时候,这幅热气腾腾的民俗画卷,也是一个迎春的乐章。
(照片选自作者作品《迎春序曲》)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26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