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99606982838403369@qq.com
首页 > 社会 > 正文

记忆底色绘就的春节画卷

2020-01-24 22:56:54   观点中国   

唐伟 中国作家协会

过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的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甚广。在现场,其中一名游客问总书记,彭妈妈呢?总书记回答说,没来。过年了,在家忙着呢。是啊,过年了,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在为过年忙活。岁末的宴飨,年终的狂欢,老老少少齐忙活,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做最后的准备和冲刺。

俗话说,过了腊八都是年。当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把日历切换到农历时,中国年就临近了:当人们以腊月初几、十几,而不是十二月多少号来指称日子时,当天干地支十二生肖开始轮替——年,就悄然而至了。仅是一年的十二分之一,却是整年最值得回味无穷的时段。这,就是年的份量。

过了腊八,就开始进入过年的忙碌。过年的忙,忙有忙的热闹,忙有忙的滋味。买花备炮,杀猪称肉,泡米打糕,准备的过程,也是期盼的过程,是希望点点滴滴的汇聚,是心情分分秒秒的累积。节日的族群,构成最紧密的文化共同体;记忆的底色,绘就最绚丽的历史画卷。

大家都在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但貌似越来越清淡的年味,实际从来都不是节日内容的缩水,而是年味的形式不再统一、不再集中彰显而已。以前千家万户的“爆竹声声辞旧岁”,变成了现在的“红包连连迎新年”——微信的亲朋好友群,每到过年时分,红包雨就会下个不停。以前是一群人的集体狂欢,一个大家族的喧哗满堂,而现在的过年时分,很多人都选择外出旅游、节日度假,独享那一份闹中取静的清闲,一个人品味异国他乡的陌生和安宁。

实际上,不管年味几何,中国人对年的期盼,从来都不减毫厘。我们看到,尽管现在的交通,是越来越便利,但每年的春运抢票,仍是那么的紧张,那么的牵动亿万家庭的心弦。春运抢票,抢的是一种期盼,也是一种心情,是团圆的期盼,是渴望的心情。谁能否认,春运抢票,不是一种时新的过年习俗呢?特别是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成多数家庭常态的情况下,回家团圆,对很多人来说,不止是一次久别之后的重逢,更是对亲情的凿凿确认。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但所有的序章,也注定会成为过往。千百年来的习俗,绵延中保持更替。中国年的程序,其实从来都不乏仪式感。如若所有的仪式和程序都要免俗,又哪来历久弥新的精神诗史?

时至今日,中国年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狂欢,当中国年跨越重洋而为全世界所接受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文化自信。年味是中国味,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味。(责任编辑:郭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人民论坛|感受春节文化魅力
下一篇:山海情长|新年打卡秦皇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