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絮画《丝路》由第四代传承人、陕西新丝路促进会棉絮画研究会会长李海红及其弟子、拓展部部长汤瑶师徒两人历时两个月共同创作而成。作品巧妙运用国画表现技法,将二维平面转化为立体的浮雕效果,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采用柔软的棉花,生动描绘了骆驼、沙漠、蜿蜒通向远方的道路以及初升的太阳,展现了沙漠的无垠壮丽,仿佛将观者带入一个梦幻的世界。
《丝路》不仅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丝路博览会的生动体现。它象征着古老丝绸之路上商贸往来的繁荣与梦想的追寻。骆驼在沙丘上行走,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坚定不移的步伐,正如历史上无数商队穿越沙漠,带着希望与勇气前行。而初升的太阳则寓意着每一个新开始所带来的光明与希望,正如丝路的复兴为现代社会带来的无限可能。
整体作品不仅呈现了大自然的奇妙景色,更深刻传达了追求梦想所需的勇气与希望。它激励着每一个观者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象征着人类在面对挑战时的顽强精神。通过这幅画,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交融,也能汲取到追求美好未来的力量与勇气,为丝路博览会注入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李 海 红 艺 术 简 介
李海红,祖籍陕西凤翔,现居西安,中共党员,中国棉絮画第四代传承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客座讲师,中外名人艺术院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棉絮画海红艺术工作室创立人,陕西新丝路促进会棉絮画研究会会长。
从小跟随棉絮画传承人、国家著名书画家李福堂,学习传承有千年文化渊源的棉絮画。坚持四十余年来悉心领悟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棉絮画利用棉花的延展性通过三十余道工序来制作的浮雕艺术品,棉絮画种类繁多,技法灵活多变,将点染笔墨情趣的棉絮升华为具有立体感强的人物造像,花鸟,山水等作品。呈现出“撕棉为絮,扯絮为纱;铺纱为云,云成缥缈”的艺术意境。
上世纪八十年代棉絮画已走出国门,被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国际友人给予很高的评价和赞誉,以丰富的姿态呈现给人们,从视觉、收藏、品味、价值等,在各领域有着现代艺术提升。
2004年李海红的一篇散文《棉絮画和我的父亲》而被大家所熟知,国内外友人称其作品为“东方立体国画”成为艺术新亮点。近年来,带领着上百位对棉絮画传承发展热爱的同仁们探索创作,数次参加文化部门举办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宣传了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网络媒体加以宣扬报道。
其代表作品有:《牧云终南》、《龙腾四海》、《清莲》、《旭日东升》、《志在千里》、《花开富贵》、《青山绿水》、《花开伴夏》等,同时2019年参加第三届(福州)世界文化遗产主题博览会作品《棉絮画牡丹》获得金狮奖,被中外名人艺术院聘为研究员。2022年入选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023年获得西安工艺美术行业首届“长安工匠”称号。(通讯员:汤瑶 副总编辑:张家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