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秋鸽
我的家乡在西塬,距渭南不到半小时车程。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是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因而称为塬。因此它的四季鲜明,景色诱人,高山的跌宕与平野的旷达兼而有之。尤其时值金秋,纵横交错的沟壑加上丰富浓烈的色调,那简直就是一幅幅回味无穷的油画!

塬上的秋色是浓郁而热烈的。放眼望去,沟对岸的槐树林,大坝边的芦苇荡,色彩斑斓,层层叠叠!绿色,棕色,黄色,似乎有些黑色,不,似乎还有些褐色!沟底的水库,湖光山色,波光粼粼,犹如高塬上镶嵌的一块明珠!不是很大,但很有灵气!秋天的它,更是风姿绰约,娴静而内敛!风儿吹来,水面泛起微微涟漪,煞是迷人!沟沿,沟坡,路旁,田间地头,不知名的各色小花不经意地窜出;最耀眼的是那一簇簇,一丛丛的野菊花,金灿灿的一大片一大片,占据了一层层的坡头,芳香四溢,随意浪漫。尽管它的叶子有些枯萎,但花儿反倒更加地有精神!也许,这就是它的季节,它的盛大时刻;高过人头的狼尾巴,蒿蒿草,默默地结着它的种子……村头那高大的槐树,挺拔的“电杆杨”,直耸蓝天,叶子已经不是那么苍绿,风儿吹来,“嘎嘎”作响,偶尔也会“吧嗒吧嗒”地凋落。太阳柔和了许多,大地更加沉静,天空更加高远,云的脚步,也多了几分㪚淡闲适,随风游荡!

近处,疯狂的藤蔓攀树而上,密密麻麻的叶子形成一道道绿墙,有黄的叶,棕的叶,枯萎的,茂盛的,灼灼的阳光透过来,斑驳陆离,影影绰绰,残垣断壁的美尽显时节的变换岁月的沧桑!道路两旁,圆嘟嘟的小果实一串串,一簇簇,一不小心,脚步就会伤了它;就连那最最朴实的红薯,也开满了小小的紫白色的小喇叭,在浓郁的绿叶中一摇一晃的,其实,它的果实,根茎经过一个夏天的生长已经越发硕大,突破了地面,形成一道道大大的裂痕;村口的花椒树上,遗漏的朵朵花椒越发鲜红饱满,散发出阵阵清香;路口的野生小葵花,纤细的躯干无限地向上伸展,开出迷人的花朵,在太阳底下像个自由的孩子,随风自在;走着走着,眼前又出现几个悬空的丝瓜,尽管它已经有些苍老,但浓茂的藤蔓似乎预示着它的老而不衰……风,利落,清爽,浓烈的草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秋天的味道完全包裹了我的身心!
塬上的秋色是广袤深沉的。你看那一片片,一层层的田地,安静地在阳光下闭目养神。她就像刚刚生产完毕的母亲,看着自己前一波的孩子长大,成熟,她好似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责任担当!在这个秋天再次敞开胸襟,任由种子的无限洒落,她只是静静地接纳,收藏,孕育,酝酿,期待来年的再次蓬勃!
十月上旬,搬完包谷,打完豆子,就是塬上人秋播的时节。根据气候,墒情酌情而定。你看,刚收获完的庄稼地被机器翻了个过,坦露出她厚实肥硕的肌理。播种机轰轰作响,几个来回,就是一针地。四轮车,电动车从身边飞驰而过,肥料,种子堆于地头。人们三三两两,因为播种而聚拢一起,说着那些天南海北的时事!偶尔还有老者一手挎笼,一手洒种,女人,抡起镢头,开挖路沿地畔……相比几十年前的农耕景象就是多了一台机器,少了一头牛!少了大半的人!省了大半的时间!大自然四季轮回,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几千年来收了种,种了收。撒下的是种子,收获的是希冀!
塬上的秋色是力量满满的。尽管塬上人“靠天吃饭”,雨水充足,它就丰收;干旱无雨,它就欠收。有时候,眼睁睁地看着包谷即将抱娃,老天爷就是不下雨;眼睁睁看着麦子即将吐穗,老天爷就是不下雨,这一料料庄稼也就白种了。可一代代塬上人就是这样观天象而种庄稼:与大自然为友,时而合作,时而搏斗,就像孩子永远离不开他的母亲,相依相偎在养育全家老小的那一分分土地上!尽管时代在发展,一波波的年轻人奔赴城市打工,但留守的乡亲们还在坚守着塬上这块阵地!围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勤勤恳恳地劳作着!为什么他们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村道院落门口,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恣意生长,以供日常享用。红的小尖椒,紫的茄子,垂吊的葫芦,茂盛的韭菜……应有尽有!家门口,土楞上的柿子树,是秋天一道靓丽的风景。蓝天下,小灯笼一样的柿子挂满枝头,那弱小,柔软的柿子与苍虬,粗糙的树干形成鲜明对比!更显柿树老而弥坚的顽强品性!柿子是塬上的特产,绿色食品,营养丰富!人们用成熟的柿子做成各种各样的熟食,柿饼,保存完好,直到来年开春,柿子都可以随时作为天然营养进口品!成熟的柿子还可以经过数道人工程序,做成醇香浓郁的柿子醋,送亲朋好友,皆为佳品!可惜始终没有将它从树上做到市场,生发出一道有规模的经济产业链以达致富的目的!至今,塬上的柿子一部分进入家门,一部分从树上自然地凋落直到融入土壤!
村道上,家家户户门口晾晒着黄澄澄的包谷粒,房檐下一串串红艳艳的辣椒,窗上缀着红彤彤的柿子,房顶上刚剥了皮的核桃,采摘的花椒……秋色,铺满了角角落落!
塬上的秋色是丰富多彩的,塬上的秋色是浓烈饱满的,塬上的秋色是散淡自然的!从沟壑到平地,从村口到院落,从田野到饭桌,到处皆是秋意盎然!塬上,这块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她是无私的,宽博的,包容的,生生不息的!无论什么时候,她都以其鲜明的季节特色拥抱家乡游子的回归!我相信,未来的塬上,就是喧嚣之外的一片憩息之地!宁静而充满力量!
作者简介:
塬上的秋色是广袤深沉的。你看那一片片,一层层的田地,安静地在阳光下闭目养神。她就像刚刚生产完毕的母亲,看着自己前一波的孩子长大,成熟,她好似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责任担当!在这个秋天再次敞开胸襟,任由种子的无限洒落,她只是静静地接纳,收藏,孕育,酝酿,期待来年的再次蓬勃!
十月上旬,搬完包谷,打完豆子,就是塬上人秋播的时节。根据气候,墒情酌情而定。你看,刚收获完的庄稼地被机器翻了个过,坦露出她厚实肥硕的肌理。播种机轰轰作响,几个来回,就是一针地。四轮车,电动车从身边飞驰而过,肥料,种子堆于地头。人们三三两两,因为播种而聚拢一起,说着那些天南海北的时事!偶尔还有老者一手挎笼,一手洒种,女人,抡起镢头,开挖路沿地畔……相比几十年前的农耕景象就是多了一台机器,少了一头牛!少了大半的人!省了大半的时间!大自然四季轮回,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几千年来收了种,种了收。撒下的是种子,收获的是希冀!
塬上的秋色是力量满满的。尽管塬上人“靠天吃饭”,雨水充足,它就丰收;干旱无雨,它就欠收。有时候,眼睁睁地看着包谷即将抱娃,老天爷就是不下雨;眼睁睁看着麦子即将吐穗,老天爷就是不下雨,这一料料庄稼也就白种了。可一代代塬上人就是这样观天象而种庄稼:与大自然为友,时而合作,时而搏斗,就像孩子永远离不开他的母亲,相依相偎在养育全家老小的那一分分土地上!尽管时代在发展,一波波的年轻人奔赴城市打工,但留守的乡亲们还在坚守着塬上这块阵地!围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勤勤恳恳地劳作着!为什么他们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村道院落门口,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恣意生长,以供日常享用。红的小尖椒,紫的茄子,垂吊的葫芦,茂盛的韭菜……应有尽有!家门口,土楞上的柿子树,是秋天一道靓丽的风景。蓝天下,小灯笼一样的柿子挂满枝头,那弱小,柔软的柿子与苍虬,粗糙的树干形成鲜明对比!更显柿树老而弥坚的顽强品性!柿子是塬上的特产,绿色食品,营养丰富!人们用成熟的柿子做成各种各样的熟食,柿饼,保存完好,直到来年开春,柿子都可以随时作为天然营养进口品!成熟的柿子还可以经过数道人工程序,做成醇香浓郁的柿子醋,送亲朋好友,皆为佳品!可惜始终没有将它从树上做到市场,生发出一道有规模的经济产业链以达致富的目的!至今,塬上的柿子一部分进入家门,一部分从树上自然地凋落直到融入土壤!
村道上,家家户户门口晾晒着黄澄澄的包谷粒,房檐下一串串红艳艳的辣椒,窗上缀着红彤彤的柿子,房顶上刚剥了皮的核桃,采摘的花椒……秋色,铺满了角角落落!
塬上的秋色是丰富多彩的,塬上的秋色是浓烈饱满的,塬上的秋色是散淡自然的!从沟壑到平地,从村口到院落,从田野到饭桌,到处皆是秋意盎然!塬上,这块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她是无私的,宽博的,包容的,生生不息的!无论什么时候,她都以其鲜明的季节特色拥抱家乡游子的回归!我相信,未来的塬上,就是喧嚣之外的一片憩息之地!宁静而充满力量!

张秋鸽,原名张秋歌。女,临渭区人,退休教师。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楷书研究会会员。陕西省渭南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中药执业药师。(副总编:张家南)





010-69960698
2838403369@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