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为此采访了他。
看上去贾文宇很瘦弱,眼神却特别明亮。说话时语速略缓,语气温和,给人很温暖的感觉。说起过往,时而欢快,时而哽咽,让记者也随着他的情绪产生了共情。
创业坎坷
贾文宇1972年出生在察右后旗一个叫温家村的偏僻苦寒的小山村, 幼年因小儿麻痹左腿致残。一技之长是安身立命之本。17岁那年,他付出几倍于常人的努力,学会了家电维修。 他就拿着父亲筹措的3000块钱到了他心目中的大城市——集宁,租了个十几平米的小门脸房,开了家电维修部。一年下来,业务稀少,3000块赔得分文不剩。
过年回村,打工的同龄人换一身行头,风光不已。连新衣服也换不起的贾文宇倍感恓惶:人家凭体力打工也能挣钱,我有技术却赔了钱,我还能做成什么?
翌年开春,他骑着自行车找到驻集宁的解放军613团,站岗的卫兵不让进,他说:我个子不如你们高,力气没有你们大,走路走不快,跑也跑不了,对你们能有啥不利的?但我有修理电器的技术是你们需要的。卫兵被他的诚恳和幽默逗笑了,手一挥让他进去了。见到了团长,他恳切地对王团长说:“首长,我是残疾人,有维修家电的技术,可是人们不用我,我的生活也成了问题。我愿意以低于市场价的收费为部队修理电器,并保证时间和质量。您支持我一下好吗?”王团长被这个身残志坚的小伙子打动了,这个山东籍团长流下感动的泪水,说:“我相信你,613团的电器由你来修理,只要修好了价钱一分不少。”
从此,有了稳定的客户,贾文宇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有了用武之地,很快就扩大了知名度。
人们常说,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他揽下一个修理五十瓦电机的活儿,难度大,时间紧。他专心致志,废寝忘食,提前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这一次就赚了两千多块钱,那时一个干部每月才挣三四百块钱。这给了贾文宇极大的自信。
说起来也怪,没活儿的时候一个客户也没有,求天告地也白搭;活多了客户也蜂拥而至,推也推不掉。他一个人忙不过来,就雇了五个徒弟,他做技术指导。
他的人生格言是诚诚实实,脚踏实地做事。他是这样做的,也要求徒弟们这样做,决不允许糊弄顾客,认真细致地服务每一个顾客。他的生意越来越多,腰包越来越鼓,人们对他的尊重也与日俱增。然而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充满了吊诡。
1999年,就在贾文宇赚了二十多万的时候,看到别人开油坊赚钱,他跃跃欲试,倾其积蓄又借了十几万,购置了榨油设备,回乡下开油坊。那年开油坊的人太多,市场供大于求,为了销售,别人不敢赊他敢。他想,再恶的人也不会欺骗一个残疾人吧?而且赊给的还是一些朋友或亲戚。他太单纯了。邪恶的人才不管那么多,他赊出三十多万的胡油被骗了。其中有两个骗他的人后来遭遇车祸身亡。他血本无归,还欠了十多万,一下子又返回了原点。
贾文宇没有被击倒,去北京贩了趟旧家电,赚了一万多块钱。贩第二趟家电返回路过官厅水库的时候,车上的家电莫名其妙地失火了,可能是抽烟的人给扔了烟蒂。望着熊熊大火,绝望的贾文宇想跳进火里自尽,可是欠人家的钱没还怎么能死呢?弟弟上大学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呢!为他操碎心的父母还在翘首盼归呢!责任感让他又站起来了。
贾文宇去了趟北京,当他看到广场上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着滑板,启发了他。他打听到白沟有货,就去白沟贩回二十个滑板,进价25块卖100块,回到集宁,在广场一晚上就卖光了。第二天去白沟买回500个,很快卖完了。紧接着他又贩了几趟,后来卖滑板的越来越多了,利润越来越低,他不做了,也赚够了弟弟上大学的学费。
贾文宇重操旧业干起了电器修理。2000年,他租的房子因扩建马路被拆了,他安了固定电话,贴了不少小广告,上门服务修家电。不怕风霜雨雪,干得又快又好,加上口碑好,他很快还了欠款。
他想去更大的地方发展,于是在2001年,去呼市开拓市场。呼市新城区政府关照他,他的家电维修业务量不断扩大。2003年,《北方新报》、内蒙古电视台都报道了他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他的事迹引起海尔售后服务内蒙古区域的一位主管的关注,这位主管要物色一个人做乌兰察布地区的售后服务。经过几次交谈,对方也开出很好的优惠条件,贾文宇又重返集宁,乌兰察布11个区旗县市的海尔售后服务全由他来管理了。他还经营了海尔净水器,热水器,市级政府电器定点供应商。
他雇了七十多个工人,却因为管理不善,半年下来赔了四十多万。
他痛定思痛,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经营到一定规模时要求他的不仅是一个技术上的行家,更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他重新给自己定位,学习了管理知识,突破了瓶颈,拿出了精细化的管理方案,给员工定指标,分解任务,很快理顺了工作流程,效益随之蒸蒸日上。他又一次站在了成功的峰巅。
讲到这里,贾文宇哽咽着说,没有解放军以及政府部门对我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常怀感恩之心,我永远忘不了在我落魄时关照过我的那些好心人。
投身公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贾文宇致富之后,念念不忘的是帮助过他的人和部门,转而回馈社会,做公益活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10年,贾文宇买了一辆车,可是没有驾驶本,不能开车。他联系了残联,运管,交警,考试中心,通过学习驾驶知识,他拿到了驾照。就在这一时期,他接触了很多想拿驾照的残疾人。同病相怜,他就想帮助这些人。
他了解到这些残疾人不仅文化低,信心更低。残疾人要想自立,首先要自强,心灵必须先强大起来。他就不断给他们鼓气,讲述残疾人成功的故事,讲自己的经历,让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在他的激励下,他们都拿上驾照,并为他们成立了“自强车队”,通过自身努力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贾文宇赠给残疾人的棉袄
十年多的家电维修服务,贾文宇认识并帮助了不少残疾人。集宁有个残疾人,抚养了一个孤儿,已经7年,贾文宇经常资助他。为他向央视“向幸福出发”专栏报了名,中央电视台要让他录制节目,可是他因为身体不便没法去参加,贾文宇亲自开车把他送到了北京,四天后录制完节目,贾文宇又把他接回来。
有个曾经在38军服过役的复员军人是大车司机,因车祸致残,花光了积蓄也没法进行后续治疗,有人找到了贾文宇。贾文宇不仅擅长家电修理与企业管理,也懂的借力和策划,他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的力量才是强大的。他策划了“寻找你亲爱的战友”的活动,找到了这位复员军人的几百名战友,战友们纷纷解囊相助,为这位复员军人募集了三十多万治疗资金。还有一位搞光伏发电的战友为他安装了光伏发电,自家省下了电费,还为电厂输电,电厂每年给他四千多元。
贾文宇自强不息,创业扶残的事迹被传为佳话,乌兰察布晚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给他做了报道。2009年以来,他获得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政府的一系列嘉奖和荣誉称号。贾文宇说,靠技术吃饭,凭良心赚钱,为残疾人服务,为社会服务,我感到无比光荣。
奋斗不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贾文宇没有满足于个人温饱,他心怀残疾人,他谋划着更大的事业,他在不断求索。在逆境中拼搏,在顺境中追求着精神上的升华,用自强不息的精神书写了一个残疾人的别样人生。
他创办了宏宇电器公司和海尔热水器专卖店,又创办了昊亿阳残疾人用品用具有限公司,生产轮椅,安置了35名本市残疾人就业,给他们缴纳保险。公司年生产8000辆轮椅,营业400多万,创利100多万。成为残疾人自主创业的龙头企业。自治区领导,市区两级领导多次去他的公司视察、指导。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市政府给他划拨了一块土地,他要建更大的厂房,招更多的残疾人来就业,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2017年,贾文宇让22个员工,用7个月时间,绣了22长、80厘米宽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为自治区70周年献礼。
疫情期间,他组织员工积极参与抗疫活动,为防疫人员捐款捐物,尽到了一个企业家应有的责任。
他还筹划“残疾人自主创业平台”的网站,给残疾人提供销售产品的平台,为残疾人摆脱自卑而提供心理咨询,为残疾人创业提供法律支持,为残疾人捐赠或提供援助,让残疾人脱贫致富。一句话,就是帮扶残疾人、服务残疾人。
记者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非常欣慰地说:“我是一名残疾人,曾接受过不少帮助,我明白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我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能力为更多的残疾人服务。我对人生的价值、目标都很清楚,我知道我要往哪里去,所以我很快乐。无论怎样,爱护别人,孜孜不倦,就一定可以完成人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