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闻延安电(副总编:张家南 张林)为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切实让学生理解并内化延安精神内涵,延安中学坚持举行一年一届的“走延安路、做延安人、铸延安魂”红色远足研学旅行活动。活动途经为人民服务广场、“四·八”烈士陵园、金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延安中学校史馆,活动围绕延安精神主题教育展开,力求让学生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中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汲取探求真理的力量,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汲取为人民服务的力量,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汲取不断奋斗的力量。让学生体悟延安精神内涵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励志教育、环境教育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9月20日上午,延安中学举行高2028届“走延安路、做延安人、铸延安魂”红色远足研学旅行活动。校党委书记贺建旗、校长郭博、副校长杨万青、纪委书记王权、工会主席郝煜东、副校长薛江柱及中层管理人员出席活动,高2028届全体师生参加活动。
贺建旗为延安中学研学团授旗。

郭博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学校开展的第23届红色远足研学活动,早已成为独具特色、鲜活生动的“大思政课”和一代代延中人淬炼意志、洗礼精神的青春必修课,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的重要桥梁。他强调:
我们所要走的“延安路”,是一条追寻初心、感悟崇高的信仰之路。 这条路上,烙印着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坚实足迹。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公里都是对精神的丈量。希望大家踏上的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道路,更是一条回溯历史、探寻本源的精神航道,用心感受这片黄土地所蕴含的深厚力量,去体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我们所要学的“做延安人”,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行动自觉。 “延安人”代表着一种品格,一种作风,一种担当。三十公里的路程,是对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的全面考验。途中会疲惫、酸痛,但这正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实践锤炼。希望你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互帮互助,携手共进,不抛弃、不放弃,用脚步践行承诺,用汗水诠释担当,展现新时代延中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们所要铸的“延安魂”,是一种根植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印记。 “延安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希望你们将这种魂魄融入血脉,砥砺品格,激励你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
我们所要走的“延安路”,是一条追寻初心、感悟崇高的信仰之路。 这条路上,烙印着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坚实足迹。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公里都是对精神的丈量。希望大家踏上的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道路,更是一条回溯历史、探寻本源的精神航道,用心感受这片黄土地所蕴含的深厚力量,去体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我们所要学的“做延安人”,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行动自觉。 “延安人”代表着一种品格,一种作风,一种担当。三十公里的路程,是对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的全面考验。途中会疲惫、酸痛,但这正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实践锤炼。希望你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互帮互助,携手共进,不抛弃、不放弃,用脚步践行承诺,用汗水诠释担当,展现新时代延中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们所要铸的“延安魂”,是一种根植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印记。 “延安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希望你们将这种魂魄融入血脉,砥砺品格,激励你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

薛江柱主持研学旅行开营仪式。

德育处主任张艳飞就研学旅行纪律提出要求,在研学旅途中应始终保持延中人的文明素养、组织纪律、安全意识和团队精神,全面展示延中人的综合素养和良好形象。
为人民服务广场
英模的故事历久弥新,精神的力量超越时空。张思德的一生,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一生。许多像张思德一样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死,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栾乐乐老师介绍张思德平凡而光辉的事迹。张思德,是一个生活艰苦朴素,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小伙子;是一个看起来老实木讷,但工作刻苦,打仗英勇,有“小老虎”之称的共产主义战士;更是一个时刻考虑人民疾苦,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中国共产党员。

学生刘宇婷等深情朗诵《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栾乐乐、赵茹、张英强、高瑞老师朗诵《献给张思德》:“听,先烈的教导在耳畔回响;看,我们的步伐是那样坚定。接过先辈们的旗帜,沿着先辈开辟的道路奋勇前行!”
张思德,已从一个名字升华成一种标识、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张思德精神永不过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呼唤更多张思德式的时代楷模。全体师生践行“张思德精神”的铮铮誓言,久久回荡在广场上空。
栾乐乐、赵茹、张英强、高瑞老师朗诵《献给张思德》:“听,先烈的教导在耳畔回响;看,我们的步伐是那样坚定。接过先辈们的旗帜,沿着先辈开辟的道路奋勇前行!”
张思德,已从一个名字升华成一种标识、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张思德精神永不过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呼唤更多张思德式的时代楷模。全体师生践行“张思德精神”的铮铮誓言,久久回荡在广场上空。
“四·八”烈士陵园

四·八”烈士陵园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座高规格的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许多为建立新中国而献身的革命烈士。在庄严肃穆的“四∙八”烈士陵园,校领导带领全体师生向烈士敬献花篮,默哀鞠躬,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罗峻鹏老师介绍“四∙八”烈士生平事迹。
肃立陵前,抚今追昔。思烈士之风采,秉英雄之遗志。青山巍巍,延河汤汤,先烈之风,山高水长。献身为国,声名永垂。四八忠魂,以励来兹。团委书记卜晶宣读“四∙八”烈士祭文。
烈士的功勋彪炳史册,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校领导带领全体师生瞻仰“四·八”烈士纪念碑。
金延安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讲好红色大思政课——观看《延安保育院》思政教育主题活动”在金延安隆重举行,郝煜东勉励全体师生,要从这堂思政课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勤奋学习知识,提升自身本领,传承抗战精神,勇担时代责任。
杨家岭革命旧址
昂首阔步,同学们热血澎湃;路途遥远,同学们相互鼓舞。到达杨家岭革命旧址,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历史盛会——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感受苦难孕育的辉煌与信仰的力量。
延河为畔,宝塔为邻,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庄严肃立。历经无数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窑洞之中,历史遗迹熠熠生辉,革命故事动人心弦,各个阶段沉淀下来的红色记忆,汇聚成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
青春传承,历史的接力棒传到当下;盛世有为,复兴的重任挺膺担当。同学们用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等形式,表达“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白斐儿、苗文杰等同学深情朗诵《青春向党,强国有我》。
全体师生高唱《歌唱祖国》,用嘹亮坚定的歌声唱出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爱国情怀,每一句歌词都传递着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
全体师生高唱《歌唱祖国》,用嘹亮坚定的歌声唱出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爱国情怀,每一句歌词都传递着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
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
“到延安去!”曾经作为一个响彻云天的口号,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激励着广大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天南海北汇聚到延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核心枢纽,投身于中国革命的大洪流,成为重要的有生力量。

1969年,近两万八千名16至20岁的北京知识青年,告别首都的繁华,发扬前辈“爬也要爬到延安去”的革命精神,乘坐 “知青专列”奔赴圣地延安,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在这片贫瘠又富有的黄土地上。正值青春年华的同学们穿越时空,倾听北京知青在延安插队的青春故事,看他们如何在艰苦环境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中接受精神洗礼。
不知来时路,不可致远途。学校“走延安路、做延安人、铸延安魂”红色远足研学旅行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今天,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延中人用坚定的脚步丈量来时之路,用顽强的意志完成红色远足;他日漫漫征程中,新时代延中人将牢记殷殷嘱托,弘扬革命传统,传承时代伟力,以青春之名和奋斗之姿,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征程上唱响时代最强音。
不知来时路,不可致远途。学校“走延安路、做延安人、铸延安魂”红色远足研学旅行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今天,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延中人用坚定的脚步丈量来时之路,用顽强的意志完成红色远足;他日漫漫征程中,新时代延中人将牢记殷殷嘱托,弘扬革命传统,传承时代伟力,以青春之名和奋斗之姿,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征程上唱响时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