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99606982838403369@qq.com
首页 > 健康 > 正文

打好“组合拳” 织密健康网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深化医疗改革纪实

2024-12-11 13:38:49   人民日报市场报   

 城市新闻陕西电(陈志敬)群众关心的事就是最大的民生实事。
 

 今年以来,渭南市华州区围绕“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目标,紧抓教育发展、就医养老、饮水提质、文化体育和民生保障,一个个民生实事项目在华州区落地生根。

  在就医方面,渭南市华州区积极深化医疗改革,针对严重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打出预防、治疗和急救三位一体“组合拳”,实施的“心电一张网”、胸痛救治单元建设、“1+1+6+N”急救体系建设,有效织密了群众看病就医健康网。

  11月27日,记者深入华州区,实地了解就医这一民生实事的进展。

  建设运营“心电一张网”

  袁铁柱,金堆镇寺坪村村医。27日下午,经过多次心电图操作培训的他,背上渭南市华州区卫健局配发的便携式心电图机朝村民袁金连家中走去。

  62岁的袁金连,心脏一直不太好,隔一段时间就需前往村卫生室或金堆卫生院看病,或者做个检查。见袁铁柱来了,她热情地打着招呼,并按要求躺好,等待着袁铁柱仔细检查。

  袁铁柱熟练地操作着仪器,检查完后对袁金连说:“应该好着哩,等区人民医院诊断结果出来了,我发你手机上。以后如果哪里感觉不舒服了,或者有胸闷、气喘等情况及时给我打电话,也可以直接拨打‘120’。”

  下庙镇新下社区村医毛万红同样领到了华州区卫健局配发的便携式心电图机。近期,只要村民到卫生室看病,他就建议做个免费的心电图检查,让群众掌握病情,确保及时救治。对于年纪稍大、行动不便的村民,他会上门服务。 

  袁铁柱和毛万红推广的心电图检查是华州区成功建设的区域远程“心电一张网”平台。截至目前,华州区全区178家医疗机构接入“心电一张网”平台,并完成了医疗机构的设备发放和培训工作。

  “‘心电一张网’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标志着华州区在心血管疾病快速救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华州区人民医院院长韩亚杰介绍,“心电一张网”平台以华州区卫健局为数据监测管理中心,“心电一张网”诊断中心挂靠在区人民医院,负责全区疑难心电图诊断。

       华州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各设一个二级诊断中心,负责区妇幼保健院及医疗集团内13家乡镇卫生院和163家村卫生室的心电图诊断工作,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三级远程心电诊断网络。心电图检查数据由基层医院、村卫生室实时传输至诊断中心平台,再由诊断中心专家及时迅速完成远程诊断并反馈。在此基础上,华州区各医疗机构实现心电图检查报告的互通和资源共享,确保病人在县域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都能获得相同质量的心电诊断服务。


  据介绍,自11月11日上线以来,华州区“心电一张网”平台已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心电诊断796例,其中阳性病例531例,危急病例20例,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时就医打下了坚实基础。

  打通救治“起跑第一公里”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之一,而急性胸痛又是重中之重。

  为切实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胸痛患者的识别能力及规范救治能力,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及残疾率,今年,华州区全面推进13家乡镇卫生院的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积极构建“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建设过程中,渭南市华州区胸痛中心(区人民医院)全面开展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气囊、除颤仪、心肺复苏技能操作等培训,进一步提升卫生院医护人员急救技能水平,确保紧急情况下,可以快速、准确开展救治;加强医护人员急性胸痛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培训,提高心电图判读能力和急性胸痛患者诊治水平;统一标识指引、购置配备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仪、除颤仪、简易呼吸气囊、“心梗一包药”等药品设备;统一心电图检查登记本、肌钙蛋白检测登记本、胸痛患者时间管理表;建立急性胸痛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机制、转诊一键启动机制和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流程图。

  下庙镇新下社区村民何勺月是华州区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的受益者之一。

  7月6日,身体本就不好的何勺月感觉越来越难受,伴随着胸闷、心慌,最后甚至连话都讲不出来。老伴姜治民叫来了村医,村医初步判断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一边紧急处置,一边及时拨通了下庙卫生院的电话。

  很快,救护车赶到,经紧急处置,何勺月乘救护车被送往下庙卫生院。卫生院内,早已等候的下庙卫生院胸痛抢救团队迅速施救,吸氧、做心电图、用药、输液、溶栓等一系列措施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转至渭南市华州区人民医院进行救治。最终,由于救治及时,医生硬是把何勺月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

  如今,何勺月恢复状况良好,曾独自一人前往甘肃省亲。姜治民逢人就讲:“多亏医生抢救及时,是他们救了我老伴一命。”

  构建“1+1+6+N”急救体系

  “预防”和“治疗”之外,华州区深化医疗改革的又一重点是“急救”。

  据介绍,为不断提高华州区急诊、急救水平,真正对全区,尤其是离主城区偏远的急救重症患者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处置,使群众最大程度受益,华州区建立了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1+1+6+N”急救体系。成立了“1个急救中心、1个调度指挥中心、6个急救站、N个急救点”。“1个急救中心”为华州区120急救中心;“1个调度指挥中心”设在华州区人民医院;“6个急救分站”分别为华州区中医医院、通用环球中铁华州医院、高塘中心卫生院、辛庄卫生院、柳枝卫生院、金堆中心卫生院急救站,同时加挂华州区120急救分站牌子;“N个急救点”为部分村卫生室急救点。

  “‘1+1+6+N’急救体系确保了伤病人员迅速及时转诊就医。”韩亚杰说,120急救中心实行就近、就急、就专科救治,确保院前急救工作及时、高效、合理、透明。

  同时,为更加高效完善急救体系,全面提升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华州区人民医院对各120急救站点工作人员不间断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对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脑卒中,各类创伤,急性胸、腹疼痛等病种的处置制定规范的评估与处置流程。

  截至目前,华州区120指挥调度中心升级改造已完成,调度系统已组装完毕,16辆车载系统及远程心电传输已调试完毕。今年11月共接听电话819次,实际出车294趟次,其中各急救分站出车73趟次。

  “三位一体‘组合拳’织就了一张‘胸痛快速救治网’,实现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接力救治的无缝对接,切实高效地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医疗救治服务。为民服务没有最好,我们将持续把这一民生实事办好。”采访结束时,华州区卫健局局长闵小鹏告诉记者。(副总编:张家南)(来源:渭南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临床研究分中心,落户湘潭市中心医院
下一篇:守正创新 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