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99606982838403369@qq.com
首页 > 健康 > 正文

让使用公筷,成为一种文明习惯

2020-11-17 11:06:49   人民日报市场报   

  疫情以来,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外出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的好习惯。然而,还有一个细节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吃饭时,餐桌上备上公筷公勺。

  为什么要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呢?因为我们中国人吃饭大多数时候不是分餐制,而是共同分享一大盘菜肴。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使用公筷公勺取菜,用自己的筷(勺)把菜送入嘴里,是避免疾病传播的好习惯。

  筷子一头连着嘴巴,另一头连着的可能不是珍馐美味,而是病毒和疾病。我们和文明饮食的距离,也许就差一双公筷。

  公筷公勺小百科

  什么是公筷公勺?

  公筷公勺是指公用的筷子和勺子,即大家用来夹菜的筷子以及用来盛汤的勺子,放在盘上,大家拿来用,不过不能放到口里,是为卫生问题设计的。

  为什么使用公筷公勺?

  干净卫生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偏向“相濡以沫”的。除了人人都把筷子伸向菜肴里面之外,我为你夹、你为我夹,更是礼貌的表现。而长辈夹菜给晚辈,更视之为荣宠。筷子在帮助人们进食的同时,亦把唾液、病菌随着筷子带入菜中。因此,使用“公筷”可以避免“病从口入”。

  减少浪费

  使用公筷,菜肴都没有被各种唾液所污染,没有吃完的,大家尽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精神

  预防疾病

  推行使用“公筷”可以预防、减少多种传染病的交叉感染机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通过共餐而导致的疾病感染。

  建议在家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专用碗筷。

 ——钟南山

  如何做到使用公筷?

  在家吃饭时

  1、固定餐具:每个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

  2、践行分餐: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碗里面,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

  3、公筷公勺:不能分餐,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盛食物。

  4、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一定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严格禁止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公用餐具等做法。

  外出就餐时

  1、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

  2、使用餐馆的餐具,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有60%的因素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好习惯是保持健康的关键。我们倡议每个市民都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在外就餐时要求店家为每个菜肴准备一副公筷(勺),在家聚餐时至少准备一副公筷(勺)。

  文明餐饮关乎公共安全和全民健康。关于分餐、公筷公勺的使用,我们过去总是说的多、做的少。疫情之下好好吃饭,除了要关注吃什么,健康的吃饭方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文明餐饮,使用公筷,能够最大化的减少交叉污染、减少病从口入。相信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公筷制的推广将更为广泛而深入。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养成文明用餐的良好习惯,以“小餐桌”带动“大文明”!(稿件来源于健康湘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冬天藏养宜早睡 入冬进补有“膏”招
下一篇:民族的花西子 世界的花西子